王清海,高级畜牧兽医师;199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山东海明畜牧兽医专业实习培训基地创始人、指导教师。
9月6日下午,我们拨通了王老师的电话,非常感激王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王老师是山东人,在采访的过程中时时透着山东人的豪爽。95年毕业后,王老师自办了养殖场,以养鸡为主,并且以鸡粪为原料的基础上进行养猪,构建了一套循环式的养殖方案。但意外的是养殖场没有顺利的赢利反而还亏损了不少。经过慢慢摸索,王老师逐渐意识到自己在临床经验上的缺乏是养殖场未能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养殖业来说存在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这风险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疾病的威胁。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王老师终于在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上取得很大的突破。也正是这一突破给王老师的养殖场带来了新的转机----养殖场扭亏为盈。正当养殖场的利润逐年增加,事业稳步上升的时候,2000年王老师突然决定关闭养殖场,退出养殖业。
为什么呢?
原来,在王老师养殖期间不断的有农户来询问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动物疾病的问题。这让王老师意识到新的机遇在来临。既然养殖户有技术上的需求,而这恰好自己又有动物疾病防治和治疗方面的特长,为何不结合起来呢?但是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只能为有限的养殖户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2002年,对于王老师来说是人生的一次转折点,他又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在这一年他遇见了青岛誉帮生物公司的张国祥先生,王老师感觉到在临床经验方面张国祥先生要比他出色。从张先生那儿得知,现在国内的畜牧行业人才处于紧缺的状况,尤其是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技术服务人员特别紧缺。
至此,一颗活跃的心在再也停不下来了,一颗种子在王老师心中已慢慢萌发。
2004年,王老师创办的山东海明畜牧兽医专业实习基地正式开始运作,王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利用实习基地的优势把那些拥有丰富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的畜牧人才培养成真正能够为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线技术服务人员。王老师说过,现在国家急需畜牧专业的人才,那我们就急国家之所急,单有我们这一代人在畜牧上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办学的目的主要就是为畜牧行业输送专而精的技术服务人才。他说目前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的畜牧类专业理论水平虽然很高,但是动手实践能力非常缺乏,普遍存在接触的病例不多,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我们的实习基地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设立的。在王老师看来,对于一名优秀的兽医来说,他的优秀不光是在看病﹑治病上,更重要的是在怎样预防疾病﹑用怎样的饲养管理方法控制养殖场的发病几率。
山东海明畜牧兽医实习基地已为全国各大兽药公司﹑饲料公司﹑大型养殖厂输送专业技术人员上千名,受到各单位的一致好评。在这里可以更深切的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王老师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实习基地的人工授精实验室。在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经验下,王老师配制的猪精液稀释液配方在0-2°C可以保存7天以上,这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非常罕见的。对于实习基地以后的发展王老师说希望与各大农业院校合作,自己的学校可以做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这就是王老师,有一双睿智眼睛.看准了,就努力去做;不达目的,永不放弃。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让王老师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他想了一下说:“按说经验,倒也没有什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只是做我喜欢的事情罢了,而且在做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学习、探索、研究、创新。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支持王老师走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苦过,甜过,不管怎么样都没有放弃过努力!
在此,我们祝愿海明畜牧实习基地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