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局部骨骼肌的出血坏死性炎、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腮液出血性牲炎,并在其中产生其他,触压时有捻发音,严重者常伴有驻行。
气肿疽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放牧(尤其在炎热干旱时)容易发生,成年的黄牛、水牛、奶牛、牦牛易感性较小,1-2岁的幼牛多发,且死亡居多。本病传染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处理不当的尸体,污染的饲料、水源及土壤会成为持久性传染来源。
预防:在流行的地区及周围,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气肿疽甲醛菌苗或明矾菌苗预防接种。
治疗:实施隔离、消毒等卫生措施。死牛不可剥皮肉食,宜深埋或烧毁。若在发病早期,可用抗气肿疽血清150-200毫升进行全身治疗;重症患牛8-1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
此外,有专家建议:气肿颅期应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00万一200万国际单位,每日2—3次;或四环素静脉注射,每次2—3克,溶于5%葡萄糖2 000毫升,每日1—2次;会收到良好的作用。早期之肿胀部位的局部治疗可用0.25%一0.5%昔鲁卡因溶液10--20毫升溶解青霉素80万一120万国际单位在周围分点注射,可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