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职场中再熟悉不过的词语和现象,跳槽一词最早源于明·杨慎《升庵诗话·甄后塘上行》,真正用于职场生活是引自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用来比喻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另谋高就。人们跳槽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因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跳槽也变得“越来越时髦”。挑战式跳槽、钱途式跳槽、选择式跳槽、习惯式跳槽、感觉式跳槽、被动式跳槽,于是,跳槽一族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在畜牧行业里,频繁性的跳槽者也大有人在。2011年基础兽医专业毕业的小徐自从毕业后先后换了4份工作都不是很满意,而如今2013年已经开始了,他开始觉得迷茫,无从下手。像这类跳槽频繁的求职者,企业大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抗拒性,有些企业甚至还明文规定2年以内跳槽大于或等于三次的员工,坚决不要,像小徐这样的肯定是无缘了。
频繁跳槽一族,要?还是不要?企业之间的看法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畜牧人才网小编认为,频繁跳槽者应考虑其频繁的程度、跳槽的动机,不应该对此“一刀切”。之所以会跳槽,这类人存在着两种极端:非常有能力的人和非常平庸的人。明智的HR会对频繁性跳槽者给予不同的关注,然后用好的条件留住他,为企业留住非常有能力的人。
举个例子:毕业于河南农大临床兽医专业本科并已取得高级兽医师职业资格证的小张,从事工作两年半,第一份工作是在某私营动物保健企业从事普通兽医技术员的工作,工作一年半,因不满公司分派的任务,跳槽到另一家兽药企业从事兽药销售工作,一年后小张还是执着于本专业岗位,再次提出辞职,如今,他已经一家大型养殖场的兽医技术员。像小张这类人就属于典型的在变化中求稳定,通过不断离职,找准定位,提高自身能力,为自己的个人价值提高筹码的一类人。
而另一种类似于小徐似的跳槽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更不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对工作以感觉、薪水为衡量标准,东跳西家的,变化中更变化。
因此,对于频繁跳槽者,企业应界定好频繁的程度以及频繁跳槽的动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艘船,继而错过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