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今日畜牧兽医:哺乳仔猪腹泻防治案例

发布时间:2012-12-05 07:0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2010年以来全国大面积发生仔猪腹泻,发病日龄偏小,持续时间长,从病原分离情况看,以猪流行性腹泻(PED)为主,其次是传染性胃肠炎(TGE)和轮状病毒。另一个研究报告表明,在出现暴发性腹泻猪场全部分离出流行性腹泻病毒,并发现与过去流行毒株发生了变异。造成2~5 日龄哺乳仔猪的大批死亡。各生产企业和专家开始重视这次席卷大江南北的“大拉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总结出,这次腹泻的特点和防治方法。猪病防治专家谭先生通过以下案例,把一些心得总结写下和大家分享。

    一、流行特点

    自2010年末至2011年初,笔者在河北黄骅、海兴等地发现2~3日龄哺乳仔猪腹泻,水样状、黄绿色、伴有腥臭味,个别仔猪伴有呕吐。用任何抗生素无效,最后仔猪脱水死亡,死亡率高达100%。一般哺乳母猪没有任何症状,个别猪场个别母猪和肥猪有拉稀现象。后来保定、石家庄、张家口等地相继出现上述现象。

    二、解剖特点

    胃底出血,有溃疡,胃内有没有消化的凝乳块儿,十二指肠、结肠等充血,肠黏膜脱落、肠道变薄并充满黄绿色内容物和气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系淋巴节水肿。

    三、病因分析

    最初,因为没有检测,以为仔猪拉稀与霉菌毒素、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有关。后来发现腹泻面积很大,全国都在流行。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免疫很好的猪场也在流行。于是,我们开始转变方向。

    经笔者对一些猪场进行检测,发现主要的病原有4个,分别是流行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KOBU病毒继发大肠杆菌。当时没有发现轮状病毒,个别场有球虫参与。这与最近杨汉春等专家的检测结果大体一致。杨汉春在相关报道中表示,现有的诊断与检测数据表明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猪流性腹泻病毒,对流行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表明,是一种不同于我国先前流行毒株的新毒株,该毒株的S基因与我国邻国-韩国毒株同源性较高。此外,发病猪场还有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Kobu病毒等病原的混合感染以及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至今尚无证据表明存在有其他新的病原。冯力也表示“根据对广东、广西、浙江、四川、河南、河北、黑龙江等20个省市、自治区发病猪场的检测结果,主要的检出病原为猪流性腹泻、猪场阳性率66.2%(47/71),其次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场检出阳性率44.48%(33/71)、猪轮状病毒猪场阳性率为19.72%(14/71)Kobu病毒的阳性率为28.17%(20/71),当然还有其他的腹泻病原检出,如猪肠道病毒、形状病毒等,但检出率不高。检测结果表明,混合感染十分严重,尤其是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腹泻的混合感染较为严重,轮状病毒情况趋于复杂,有的猪场可以检出4种血清型的轮状病毒。提醒大家的是每个猪场腹泻病因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猪场只有一种病毒感染的情况,只有通过实验室的检测,才能作出最终判断。有的猪场出现间隔20天后,再次发生全群腹泻,两次腹泻的临床症状几乎完全一致,我们跟踪了两个这样的猪场,通过检测结果证明,两次腹泻病原不同,所以单从临床症状判断容易导致判断错误。”

    四、当前仔猪腹泻的防控措施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总结,我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成活率可以达到70%~80%。

    1)用拉稀死亡仔猪肠胃绞碎返饲给妊娠母猪,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等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的病毒无法控制。结果得不偿失,建议慎用。

    2)发病猪场

    产房全群:卫可(主要成分:过硫酸氢钾)1∶800~1000倍+富维达(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500克/吨,饮水,此方最大的优点是,卫可饮水可以直接杀灭病毒,富维达具有补充维生素和氨基酸,同时还有修复肠黏膜的作用。产房母猪:维可观(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2千克+溶菌酶250~300克/吨,拌料。

    用具有腹泻病原生产的卵黄抗体,每头母猪每天10克、哺乳仔猪3~5克/天灌服,连用3~5天。保证仔猪不脱水,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所以,我们采取补液支持疗法。上午用0.9生理盐水+环丙沙星20毫升腹腔注射,下午用5%葡萄糖+环丙杀星,20毫升腹腔注射。腹腔注射应该注意补液温度保持在38℃~39℃,仔猪腹部要严格消毒,一猪一针头等。

    3)产房加强环境消毒,用卫可1:400倍喷洒消毒。同时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控制湿度尤其重要。产房温度保持到18℃,保温箱保持到28℃~30℃。室内湿度控制到60%以下。

    4)做好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病的接种工作,同时,添加质量过关的脱霉剂,全面控制猪群免疫抑制病的发生。(文章来源:石家庄盘古牧业有限公司 谭朝阳 畜牧人才网编辑整理)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