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体病又称之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本病以高热、喘气、皮肤发红、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临床可见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病型,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易被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猪群一旦发病,可使整个猪场发病,并且造成极大的死亡率,是畜牧养殖业的一大顽症。
流行病学
该病多见于3个月以上的各品种的猪,有些急性死亡,个别在发病后5-6天衰竭死亡。畜牧专家表示: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多发于夏秋两季。弓形虫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可感染多种动物并引起发病。例如,1980年福建莆田某猪场就是因为养猫防鼠而爆发猪弓形体病。
临床症状。
猪感染弓形虫潜伏期为3-7天,病程10-15天,病体体温升高至40.5-42°C,起初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少、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呼吸困难,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被毛粗乱;随着病程发展,病体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病体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
猪弓形体病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取病死猪的肺、肝、淋巴结等涂片或压片,用姬姆萨或瑞氏染色,在镜下寻找细胞核为紫红色、细胞质为蓝色的月牙形或梭形的虫体。
免疫学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美兰染色法、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细胞粘着试验和荧光抗体技术等。
动物接种:取病死猪的肺组织,以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捣碎制成悬浊液20毫升,加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控制杂菌感染,吸取悬浊液0.2毫升,接种于家兔腹腔,第4天发病,病兔食欲减退,腹部膨大,有大量腹水,第8天死亡,抽取病死兔腹水涂片,染色,镜检见有大量滋养体。
防治措施
预防:猪场应禁止养猫,即使养猫,最好不要给猫喂食生肉、死胎,及时清理猫粪;猪舍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对母猪流产的胎儿、排泄物以及病死的尸体应严格处理,防治污染环境;在该病易发季节,进行药物预防措施,畜牧人才建议可在饲料添加欣迪克生喂一周,能有效的预防弓形体病的发生;
治疗:隔离发病猪,淘汰重症猪,病死猪深埋处理,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治疗要及时,发病初期即采用复方磺胺嘧啶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3ml肌肉注射,首次剂量加倍,每日3次,连用3-5天;重病猪对症治疗,退热、大输液并用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病情控制后继续治疗1-2天。
此外,该病是人畜共患病,饲养人员应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定期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