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仔猪腹泻的临床鉴别及控制

发布时间:2012-06-05 06:0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张建新 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葛位西 漯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邵勇超 开封市畜牧工作站

    仔猪腹泻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目前仍有一些规模饲养猪场发病,并有蔓延的趋势。 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在养猪场户主之间传播的非常快,各种猜疑在民间流行,已经严重影响到养猪人的投资信心。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仔猪腹泻的临床鉴别及控制原理及方法。

一 临床表现
    此次流行疫情以腹泻为共同特征。 但仔细分析临床病例,可见表现并不相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 只在哺乳仔猪群发生的腹泻:病例集中在哺乳仔猪群。即使在哺乳猪群,发病日龄差别也非常明显,3~7 日龄发病、9~15 日龄发病、断奶前后发病。 其次,多数猪群的表现是先出现消化不良性白色稀便(15 日龄下仔猪),2~3 次之后很快转化为水样腹泻,1~3日后大批死亡。低日龄发病猪群中常见神经功能异常(站立不稳、先天性哺乳机能不全、颤抖等)病例。
( 二) 在哺乳仔猪群、保育猪群同时发生的腹泻:病例集中在产房和保育舍,多发于仔猪体重差异悬殊、部分个体发育迟缓、消瘦猪群。先期表现为消化不良性白色、黄色,或黄白相间稀便,之后出现水样腹泻、3~5 日后出现死亡,病死率 20%左右。 产房和保育舍保温性能较差, 消毒和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流动失控,产房和保育舍空气质量差、 持续不断流水作业是其共同特征。
(三)先哺乳仔猪、后扩展至保育猪群和先保育猪群、后扩展至哺乳仔猪的腹泻:前者初始病例现于产房,之后扩展至保育舍。后者初始病例现于保育舍,之后扩展至产房。临床症状、特征与同时发病猪群相近,但病程经过较长。病死率差异显著,处置措施恰当的猪场病死率在5%~15%, 反之可达60%。
(四) 在哺乳、保育和育肥猪群均有病例的腹泻:此种病例以初期拉黄色、粘性、带有明显腥臭气味稀便,2~3日后转为灰色稀便, 再经 l~2 天后转为水样腹泻、5 天后才发生死亡为主要特征, 病死率 10%左右。
(五)不分年龄段的腹泻:腹泻病例分布于猪群的各个年龄段, 甚至包括大育肥猪和经产的繁殖母猪。 此种病例初期以“过料性” 稀便开始,3 日左右转为水样腹泻。母猪和育肥大猪很少死亡, 死亡病例集中于保育猪和哺乳仔猪,日龄越低,病死率越高。
( 六) 仅在育肥群发生的腹泻:病例集中于育肥猪群,以 “过料性 ”腹泻为主要症状,病程 7~15 日,病例集中于 50 千克以上育肥大猪或母猪群,母猪妊娠前期、末期流产表现突出,因而 “屡配不孕”和 “早产”严重、疫情经过相对平稳之说。 发生过蓝耳病猪群病死2%~3%,发生过圆环病毒 、或口蹄疫猪群病死率5%~8%,发生过蓝耳病同后两种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感染育肥主群的病死率10%左右。 此外病例多见于猪禽混养的中型猪场,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猪场则见于家禽流感疫情之后, 也是此种腹泻的一种值得重视的临床表现。

二 剖检病变
    不同病例剖检的差异很大。除了消化系统的组织器官发生明显的异常外,临床常见免疫器官的明显异常。
( 一) 消化系统病变:胃空,无或仅有少量食糜,收缩至拳头大小,内积少量黄色黏液, 胃大弯皱褶顶部多见无血或出血性圆形、条状溃疡。 十二指肠充血呈浅红色,无食糜。回场充气和水吸收不良,多积大量黄水且伴有气体(死亡病例可见回肠瘀血的暗红色),盲结肠增厚或溃疡。 肝脾肿大,颜色深暗,凸面有时可见不规则的失血斑。保育猪和育肥病例有时可见奶油斑。
( 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因病例的不同阶段表现为非出血性肿大、充血性肿大、瘀血性肿大(多见于急性或死亡病例) 。髂骨前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充血性、出血,部分病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表面浅黄、实质浅黄),或见表面灰褐色 ,偶见深灰色少数低日龄死亡病例伴发肺部的“间质增宽”、“局部边界清楚的肝变”、“大红至暗红”的蓝耳病病变,断奶前后和保育期死亡病例也可见支原体感染的“熟肉样变”。
(三)肾脏病变:低日龄病例仅见肾被膜的脏层同肾脏紧密相连,难以分离;月龄前后仔猪则表现为肾脏表面针尖状出血点;保育猪和育肥猪表现最为复杂,有肾表面针尖状出血,也有豆大小灰白色透明泡,还可在肾脏前端、侧表面见大小不等的“蹭伤型”“挫伤型”瘀血。

三 鉴别诊断
    临床鉴别诊断可参考如下几个方面:
(一)初生仔猪腹泻:对于初生仔猪腹泻, 或发生黄、 白痢后转为水样腹泻的病例,应着重考虑病毒性腹泻。1 3 日龄内仔猪在发生水样腹泻 ,临床检查应首先检查腹部。 若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且透过皮肤隐约青灰色,或小腹部皮肤颜色灰暗, 强光下见皮下密布青灰色针尖状小点,或最后几对乳头鲜红 、发黑 、乳头基部有黑色环时, 应考虑先天性免疫抑制。2 3~7 日龄发生以水样腹泻、病死率在50%以上, 且仅在月龄内的低日龄仔猪群发病为临床特征, 应考虑母猪使用了大剂量猪瘟疫苗导致的免疫麻痹或免疫抑制。前者仔猪腹股沟淋巴结病变不明显,后者倒提检查腹股沟淋巴结时可见肿大和青灰色病变。3 9~15 日龄发病 、 以拉粘性稀便 ( 白色或黄色)、1~2 日后转为水样腹泻的典型病例,应考虑母猪携带大肠杆菌和 BVDV,母猪带菌带毒致使产房污染。此种腹泻可蔓延至保育猪猪群。
( 二 ) BVDV(猪瘟疫苗带毒) 腹泻:BVDV 污染致使断奶前后发病有两种情况:一是产房污染致使仔猪发生黄、白痢,体质虚弱后继发病毒性腹泻,另一种是产房污染直接导致仔猪发生病毒性腹泻。1 产房污染直接感染 BVDV:发病初期即呈水样腹泻的特征明显。早期病例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尚在的喷射性腹泻,可见圈舍墙壁、器械上的粪便痕迹;中晚期病例则表现为失控性腹泻,即饲养员讲的“顺腿流”;晚期和死亡病例大多消瘦如柴,肛门发红。
2 产房污染间接感染 BVDV:发病日龄相对较高,多在断奶前后或保育猪群。发病初期黄、白痢,或应激性稀便为主要特征,经3~5 日后体质下降才表现水样腹泻。
( 三) 感染伪狂犬或伪狂犬免疫失败导致的腹泻:此种腹泻的临床特征是仔猪群在发生腹泻的同时,存在神经系统障碍,仔猪或母猪有呕吐症状。 其腹泻初期以 “过料”为主要特征,后期可见稀便中带有潜血,严重的可见深红色水样稀便。
(四)猪瘟型腹泻:分两种情况1 先天性猪瘟腹泻 :发病日龄较早 ,多发生在7 日龄以内仔猪群。 发病即呈清水样腹泻,死亡率较高,有体表充血瘀血而呈鲜红、暗红色死胎伴生为其主要特征。2 后天性猪瘟腹泻 :发病日龄较晚 ,多发生在7 日龄以上仔猪群。 有温和型猪瘟的中热、昏迷、嗜睡、潮红、小公猪尿鞘积尿症状,并以出现在便秘后为特征,稀便中因有未消化的奶瓣常呈白水样。
(五)蓝耳病、圆环病毒型腹泻:此种腹泻多表现为免疫抑制,多数预后不良,无治疗价值,建议放弃治疗。
(六)沙门氏菌腹泻:分两种 1 直接感染沙门氏菌仔猪的腹泻 , 临床初期主要表现拉灰色消化不良性稀便,使用各种喹诺酮类药物无效,3 日后部分猪开始转为灰色水样腹泻。2 黄白痢转换型 : 此种病例发病 1~2日内,以拉黄白色腥臭粘性稀便为临床特征,3~4 日间开始出现灰色水样稀便,再经1~2 日,转为纯粹的水样稀便。
(七) 饲料黄曲霉污染型腹泻:饲料黄曲霉污染型腹泻的最大特征是群内整圈、整舍发病,饲喂不同批次的饲料表现尤为明显。 不论大小猪均可发生,大小母猪均有阴门鲜红表现,初期拉消化不良性稀便,体温微热或无异常, 病程长,7 日内很少病死,7日后可见脱肛、子宫垂脱等伴发症状。 转为水样腹泻后低日龄猪病死率急剧上升。

四 治疗建议

(一)繁殖猪群使用传代猪瘟细胞疫苗免疫,并严格控制接种剂量。 建议首次接种1 头份, 以后以 0.2~0.5 头份/次逐渐增长,至2 头份/次封顶。 从源头避免 BVDV 进入和免疫麻痹。
(二)坚持后备母猪配种前选择制度,及淘汰时猪瘟或蓝耳病病原阳性母猪。
(三) 坚持后备母猪配种前接种 2 次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猪瘟、口蹄疫疫苗。
(四)繁殖母猪群坚持伪狂犬疫苗“跟胎走”免疫。即产前 20~40 日间接种伪狂犬基因缺失苗2 头份, 空怀期免疫 1 次伪狂犬灭活疫苗。
(五) 蓝耳病染疫猪群依据病原检测结果决定繁殖母猪和后备猪接种疫苗的类别: 非变异株侵入猪群繁殖母猪产前 20~40 日接种普通株弱毒疫苗 2 头份 ,变异株侵入猪群繁殖母猪产前接种变异株弱毒疫苗2 头份。 深山区未染疫猪群可以不免疫,有侵入风险母猪群视体重和接种次数接种普通蓝耳病灭活苗3~6 毫升/次。
(六) 坚持前三胎淘汰制度 。 淘汰大肠杆菌阳性母猪, 淘汰泌乳力低下和母性差的母猪。(七) 若非疫情严重, 不建议仔猪 10 日龄内采食饲料。
(八)寄养仔猪时努力做到先出生仔猪寄养到后分娩母猪窝内,差距不超过5 日。
(九)规范接生操作:包括产房接生人员剪指甲、双手和手臂消毒、母猪阴部和乳房消毒以仔猪出生顺序从后往前固定乳头、断脐时向仔猪方向回捋脐血、抛弃第一滴初乳等。
(十)产房温度控制在 22℃~24℃,湿度55%~65%。 育仔箱温度在 34℃~36℃走开温
(十一) 做好发病猪群的针对性处理工作。
    1 发现水样腹泻仔猪立即隔离。
    2 出现腹泻病例时坚持每天 1 次带猪喷雾消毒,建议戊二醛、季铵盐类和过氧乙酸交替使用。
    3 给假定健康仔猪和母猪肌内注射干扰素。
    4 黄白痢发病仔猪可参照下述方案处理:
(1)肌内注射干扰素1 次 ,3~4 头/支;(2)肌内注射兽用长效头孢 20~50/头次,或后海穴注射大观霉素0.1 毫升/千克,连用3 日;(3)补中益气散 5~10 克 ,灌服,首日2 次,第 2、 3 日各 1 次。
5 黄曲霉中毒仔猪可参照下述方案处理: (1)更换饲料; (2)制霉菌素每头1/4 片 , 口服 ,1 次/日 , 连用 3 日 ; (3) 维生素B1、B6各1 / 4 支灌服,日 2 次,连续3 日。 (4) 肌肉内注射干扰素 1 次,3~4头/支6 伪狂犬病例猪群应对假定健康的
3 日龄仔猪使用伪狂静滴鼻 (10 头份疫苗,4毫升稀释液稀释);7日龄仔猪肌肉注射干扰素1 次;19 日龄仔猪肌肉注射伪狂静1 头份/头 ,40 日龄前再次接种疫苗。患病仔猪参照下述方案处理:
(1)肌肉注射干扰素1 次,3~4 头每支;(2)肌肉注射双黄连注射液0.1 毫升/千克, 注射柴胡注射液 0.1 毫升/千克,1次/日 ,连用 3 日 ;(3)停药 1 日后 ,肌内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1 头份。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