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如何治疗仔猪高死亡率腹泻

发布时间:2012-06-05 06:0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芦惟本 成都泰丰畜牧新技术有限公司 王振 刘长庆 天一格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杨磊(河南福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周涛 台湾国年郑州养殖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今年年初至今,毛猪价格持续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就是高死亡率的奶猪腹泻的爆发。各种抗生素与抗菌药以及抗病毒措施(干扰素,转移因子,卵黄囊抗体等等)的多管齐下治疗下, 奶猪死亡率仍达到80%,乃至 100%,不少猪场产房无仔猪,这充分说明了仔猪高死亡率腹泻的可怕。

一、奶猪腹泻特点

(一)腹泻日龄早,最早可在第一日龄,多在三四日龄。
 (二)粪便性状均是黄色稀粥样,没有特异恶臭味,没有过多的气泡,没有眼观的血液成份,未见TGE 样水样泻。 呕吐物为黄白色乳凝块与胃液,腹泻前多呕吐,腹泻开始呕吐停止。
(三)其他症状。 体温在 40℃左右,部分病猪体温正常,腹泻初期多保留吮乳欲,脱水发生较快,眼球下陷明显,一般不见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过程,病程约 3~5 天。
(四)治疗效果。 抗生素与抗菌药以及抗病毒治疗(干扰素 ,转移因子 ,卵黄囊抗体,内服饮水消毒浓度的复合碘液 )无效 ,外加内服补液盐或腹腔补液没有以往的效果,只能延长病程一二天 ,但是在有 PR 病变的猪群, 用超前滴鼻可以预防新生猪至断奶不发生本病;在有 HC 病变的猪群,用超前免疫亦可预防本病。

二、腹泻奶猪剖检特点

(一)病尸外观消瘦,眼球下陷,皮肤弹性差,后躯多为粪便污染。
(二 )病检显示 :小肠大肠黏膜有轻度至中度充血或出血, 部分病例肠壁有不同程度变薄,肠黏膜皱褶减少乃至消失,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或轻度出血,肠内容物呈稀粥样黄白色,无特殊恶臭味,部分病例无肠内容物;肝脏肿大,色淡,质地变硬,胆囊萎缩内无胆汁,或胆囊肿大壁薄,内有不等的黄色至褐色的稀薄胆液;肾脏肿大,剥离肾包膜时多有包膜纤维深入肾皮质而不易剥离(意味肾实质浊肿或颗粒样变),肾皮质色淡, 切面上部份或全部皮质的结构较模糊;心肌未见出血。

三、病情分析

    根据以上奶猪腹泻的临床症状,病理病变,治疗结果,笔者以为有下列意见值得探讨
(一)本次流行的高死亡率的奶猪腹泻不是单一病因引起的疾病。笔者见到的肠型伪狂犬病性腹泻,肠型伪猪瘟性腹泻,肝源性腹泻及可能的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细小病毒参与的腹泻。
(二)难以认定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细小病毒是本次腹泻的主因。
    1 如果 TGEV 是主因 , 那么发病的猪群一定还有保育猪,中大猪等,但是这些猪群均未发病;如果 TGEV 是主因,那么以往有效的治疗措施(注射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饮用饮水消毒浓度的复合碘液)应该有效,但事实刚好相反。
    2 如果轮状病毒是主因, 那么上述治疗措施也应有效,可是事与愿违。
    3 从患猪分离出了博卡病毒 (BOV),BOV 对聚维酮碘是敏感的 ,猪干扰素与转移因子也应该有一定效果, 可是临床应用中却完全无效。 这些事实表明广泛存在于猪群中的在众多疾病中以伴随病毒身份出现的BOV 难以成为本次流行的主因。

四、几点体会

(一 ) 在此次高死亡率奶猪腹泻事件中,人们比以往更冷静,不再相信以某一种病概全的观点。 但是人们仍然感到十分迷茫,因为按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防治均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这里依旧突显出在猪病诊断中思维僵化的老问题,忘却了疫病是病原体、宿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生态与进化的动态过程这一经典的概念。在具体的诊断中只看到病原,看不到宿主与环境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如此必然以低视界的方式去诊断病情。 如果用系统进化论观点去省视本次病情, 就不会只关注分离的病原,一定会重视宿主与环境在发病学上的作用,权衡病原、宿主、环境三者在发病机理上关联性,找出主要的矛盾,从而化解。正是遵循这一法则,对奶猪腹泻分别诊断为肠型PR,肠型 HC,非伪狂非猪瘟的肝源性腹泻,对这三种腹泻拟订不同防治方案,从而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诊疗中思维的僵化还体现在不能用系统控制论去防治疾病。当今最流行防治猪病的思维方式就是只知道用抗菌药与抗病毒措施处理疾病,用疫苗防病,一旦无效则束手无策。显然这是一种固化的单因子方式处置疾病的思维。当系统比较简单时,这种方法是可以凑效的。例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用青霉素, 链霉素防治多种细菌性疾病,但是现今猪这一系统日趋复杂化, 长致病原就由五大传染原增加到十多种传染原,品种由原来抗逆性相对好的土种换成了抗逆性较差的外源品种, 饲料由原来粗放的多元饲料换成了精细的品种单一的配合饲料, 猪际关系由原来的散养变成不同程度的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等。 所有这一切使得当今的猪病在许多时候被众多的致病因子,包括宿主、环境等因子而绝非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因子的综合支配, 同一症状被不同的病因支配, 或者被人们不熟悉或未认知的病原微生物之外的病因支配, 如果仍然用固化的单因子方法以处理疾病自然难以收效。
近期的奶猪腹泻中相当部份病例发生的肝源性腹泻就是最好的证明,环境因子(霉菌毒素)作用于母体 ,母体传递给胎儿,新生仔猪成为肝源性腹泻的病猪。这不仅显示了宿主自身在发病学中的地位,而且凸显非传染性疾病在疫病发生的重要地位。 突破固化的单因子的处理方式,从系统控制论的角度选用扶正祛邪,调理阴阳,养肝疏肝,温肾补脾,利湿排毒的中药就显得比单一西药的抗生素,干扰素等有巨大的优势。

(三)高死亡率的奶猪腹泻再一次召示:“底色病”在当前猪病发生上的重大意义。“底色病”问世近两年来得到业内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大凡遵循这一发现,认真做好《底色病》预防的猪场,猪群健康,生产平稳上升; 此次发生奶猪腹泻的猪场均未预防好《底色病》,许多猪场自认为用了上乘的饲料原料,又加了霉菌毒素处理剂就可以对《底色病》高枕无忧了,殊不知我国找不到没有霉菌污染的玉米(麸皮、油糠等也极易霉变),也没有一种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完全彻底吸附降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未被处理掉的霉毒素必然会吸收进入猪体,日积月累对猪体形成进行性的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损伤多种实质脏器,引发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抑制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甚至造成免疫反应的原材料匮乏,从而诱发多种疫病流行。如果猪场不能用没有霉变的饲料替代现有的饲料, 那么就必须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肾,扶正祛邪的中药。这应该是预防《底色病》诱发各种疫病发生的最好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