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2-06-04 06:00    作者:yizhiinfo    来源:畜牧人才网    查看:
严迪华 湖南农业大学

    猪人工授精技术就是通过人工方法,采取健康公猪精液,经过稀释和试验室检查处理后保存,然后再借助于器械将经过稀释处理后合格的公猪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子宫内,使其受孕。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目前提高优良种公猪利用率和母猪生产性能的常用的畜牧养殖方法,是母猪繁殖工作中运用最方便快捷的技术,大大的促进了生猪养殖的产业化和集约化,是实现科学养猪和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猪人工授精技术早在 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拜伦瑾尼(SPallanzani)首次尝试以狗为试验动物探索进行人工授精,而且还进行了另外的一些类似试验。1899年,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第一次将人工授精作为一种新型的畜牧技术在马和牛上较大规模的应用。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在国外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和应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发展缓慢。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养猪业逐渐工厂化和集约化,人工授精普及率曾一度下降。直到80年代后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广泛商业化。在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接近50%的母猪都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受孕的,并且比率在不断上升。在欧洲一些养猪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和挪威等),将近80%的母猪都是通过人工授精而进行繁殖的,在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等北美国家,这个比例也达到了75%。目前,在国外,猪人工授精普及率已经超过80%,成为种猪培育和商品猪生产的最重要的方法。

    我国猪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之前中国地方猪的品种基本上是没有经过任何科学选育的,很多品种猪尤其在中国南方,猪的体型小,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统计数据表明,1952年我国猪总共存栏数约9000万头,而猪肉产量约100万吨,出栏率低,产肉率低,与当时国外一些比较优秀的育成品种相比,生产性能等各项指标相差极大。早期研究者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利用国外优良品种与本地猪杂交,以产生杂种优势来提高我国猪的生产性能;另有尝试从国外引进外来基因培育猪的新品种。而在当时我国的经济条件下,只能引入极少数的良种猪,并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来改善我国猪的生产性能。1954年,以王王建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广西临桂县良丰种猪场周围开展了人工授精的应用研究。在5到12月期间共计配种324头,取得了最高达91%的发情期受胎率闹。1955年,广西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种公猪站,通过人工授精,收到了一当地群众的极大欢迎,还培养了一批农民输精员。 1957年广西己经有45个县市的529个乡镇开展了人工授精工作。到了1974年,广西通过人工授精母猪总数达到90万头,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公社占全自治区公社总数的60%。广西开创了人工授精在农村广泛运用的先河,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直接推动了全国猪人工授精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外种猪的引入,集约化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生产体制发生改变,传统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当地猪还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而应用于工厂化、规模化瘦肉型猪场,容易导致子宫炎增多、受胎率下降、产仔数减少等不良后果。因此,猪人工授精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推广,甚至发生了一定的倒退。而这段时期,发达国家在猪人工授精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工授精的普及率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90年代末,我国工厂化、集约化猪场逐渐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比较先进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经过消化吸收之后,通过多年的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在许多规模化猪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近些年来,我国直接从国外引进了瘦肉型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方法、设备和器材,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猪人工授精应用上的差距,但是,整体上来说在研究层面和普及率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以后的发展任务仍然很艰巨,尤其是我国的地区差异比较大,猪人工授精技术分布不均衡,南方地区比较普遍,而北方应用没有南方广泛。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肉成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政策也开始慢慢扶持,鼓励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2007年上半年,我国养猪产业出现明显下滑,导致猪肉供应阶段性紧张,对低收入居民生活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2007年6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使用良种猪精液配种的母猪给予补贴,8月,中央财政部启动了生猪人工授精项目,在全国养猪主产区推广优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对900万头能繁母猪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补贴,这项政策实施,使2007年全年猪人工授精数量比2006年增加了1000万次以上。由于项目资金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繁殖母猪的补贴数量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生猪人工授精项目实施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养殖户的称赞,极大地促进了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生猪品种改良。

    目前为止,我国猪人工授精比率在大中型种猪场约为80%一90%,小型猪场也达到动0/0;一农村个体荞殖户约为5恻,一总体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由于我国养猪业的地域及规模差异,猪人工授精在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中小猪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进一步推广实施猪人工授精技术,对于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