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高质高效成为推动各类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赤峰市立足实际,将肉牛改良作为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为肉牛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在巴林右旗大板镇浩饶沁嘎查的塔日家庭牧场,场内的肉牛全部使用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冻精进行自繁自育,架子牛品质明显高于其他场户普通架子牛,平均每头价格高出2000元左右。负责人特木热即是养殖户也是肉牛改良技术员,拥有娴熟的改良技术,2024年,特木热完成西门塔尔牛冻精冷配1900余头,母牛受胎率达到90%,受到大板镇周边养殖场户信任,年改良年收入达20万元。
喀喇沁旗认真落实《赤峰市肉牛改良技术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肉牛改良技术员管理,构建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定期对辖区内改良站点肉牛冻精来源、冷配记录等进行检查,对违规使用来源不明冻精的站点进行递进制执法,有效维护肉牛冻精市场秩序。
赤峰市肉牛改良历史悠久,成效显著,为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肉牛改良,久久为功。赤峰市肉牛改良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自2001年起,赤峰市委、市政府以5年为一个周期,连续出台扶持政策,以西门塔尔牛为主推品种,大力开展牛的冷配改良,着力提升赤峰市肉牛的品种质量和生产性能。通过基础母牛提质增量、肉牛冻精推广、配备冷配器材等措施,赤峰市肉牛改良迅速扩面增量,肉牛品质不断提档增效。据行业调度,2024年,全市牛冷配站点稳定在1900个,改良员达到2000名,全市推广肉牛冻精120万剂以上。
肉牛改良,严管护航。为强化肉牛冷配改良管理,2023年,赤峰市印发了《赤峰市肉牛改良技术员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全市肉牛改良技术人员管理,构建考核进出机制,规范全市肉牛改良技术人员服务行为。开展全市肉牛改良检查及调研,整体掌握全市肉牛冻精使用、改良员管理办法执行等情况,以长效化监督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地见效。
肉牛改良,科技赋能。为提升肉牛冷配技术水平,全市农牧部门定期开展肉牛改良技术员进行技能培训,举办全市改良员技能大赛,培优升级肉牛改良技术。结合肉牛生产实际,鼓励综合利用胚胎移植等改良技术,迅速提升肉牛改良效果。打造赤峰市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草原云牧”及“草原云牧”微信小程序,一站式建立肉牛冷配档案、系谱档案、冻精档案,实现肉牛改良智慧化管理。目前,大数据平台累计录入肉牛信息209万头,覆盖全市9个旗县区。
下一步,赤峰市农牧局将继续狠抓肉牛改良工作,切实提升肉牛单产水平。在严选肉牛冻精、强化设施配套、打造全域改良示范点、智慧化管理等方面出实招、增实效,推动全市肉牛改良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