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徐国忠博士:蹄疣之痛-成本和管控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6-25 17:49    作者:.    来源:荷斯坦杂志    查看:

    蹄疣的发生与损失

    蹄疣是一种浅表性皮炎,主要发生在蹄趾冠状带、靠近蹄球、在蹄部底面/掌面部分的感染性炎症,也被称为多毛性蹄疣。蹄疣感染性很强,只要有皮肤的地方都可能发生,其中80%-90%的蹄疣发生于后蹄,两后蹄同时感染较多,不一定都表现出跛行,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及不舒适。

    蹄疣的传播

    1974年意大利首次报道蹄疣,后传播到英国、美国,再到全世界。目前,蹄疣是全球奶牛跛足最常见的感染性蹄病,损害奶牛福利和生产性能,影响奶业生产者的经济收益,仅次于乳房炎。不同国家的牛群中蹄疣发病率超过50%,国内拜访的部分牧场部分牛群的蹄疣发病率达到80%以上;蹄疣在蹄病牛中的比例也达到50%以上。

    蹄疣的损失

    蹄疣作为“隐形的小偷”,但会给牧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主要体现在六方面:健康问题、淘汰、治疗、繁殖性能、福利与生产性能。研究数据显示,平均每例蹄疣损失在462-1720元之间;如果出现临床蹄疣症状,平均一年内经济损失可达3000元以上。

    统计显示,后备牛发生蹄疣,不但会影响第一个泌乳期的产量,每天至少降低1公斤,而且45%以上的牛会复发,繁殖性能也受到影响,空怀天数增加25天。综合计算,后备牛一旦得了蹄疣,进入第一个泌乳期后经济损失高达1720元,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蹄疣的引发因素与病原菌

    了解蹄疣引发的原因及其病原菌、发病阶段,有助于牧场更好的制定预防措施以控制蹄疣。

    蹄疣的引发

    蹄疣感染最核心的关键点就是固有免疫系统的破坏,即皮肤完整性被破坏,让病原菌有机可乘,引发蹄疣。研究显示,病原菌主要是密螺旋体,也有其他细菌可造成损伤。密螺旋体是一种低氧厌氧菌,与导致人牙龈炎及梅毒的螺旋体相似,当牧场卫生不好时蹄疣可能正在发生的路上或者已经发生。除了动物宿主存在密螺旋体外,环境中也存在,如果奶牛感染了蹄疣,它的瘤胃或唾液中都可能存在病原菌。可见牧场中病原菌无处不在。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证明,只要牛只皮肤保持健康完整,即使将引发蹄疣的病原菌放于健康蹄趾皮肤上,也不会造成蹄疣。所以,牛蹄趾皮肤的完整性非常关键。

    蹄疣发病阶段

    蹄疣发病周期很短,快则2-3天,慢则2-3周,不同的阶段代表着发生蹄疣的不同风险,一旦强力措施执行下去,效果也很快,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蹄疣不同的发病阶段进行判断。

    蹄疣的发病分为M0-M4五个阶段。M0代表健康阶段。M1代表发病初期,牛只没有任何瘸腿症状,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M2代表临床阶段,牛只正在发生临床反应,出现瘸腿,而且是“播种机”,走到哪里牛粪排到哪里,如果其他牛只正好皮肤受损且走到牛粪上,就非常容易引发感染;发生临床蹄疣后,病灶部位的直径大于两公分。M3代表愈合阶段,对M2有效治疗后进入M3阶段,经过1-3个月良好的饲养管理后,M3变成M0;如果管控不当,从M3进入M4慢性阶段,意味着牛只带菌,但不瘸腿。

    五个阶段中,只有M2阶段牛只是瘸腿的。M4也会变成M0,但需要科学和有效的管理,但往往奶牛场不容易做到,因为环境卫生、蹄浴、饲养管理等问题都可造成蹄疣的复发,进一步变成M4.1,卷土重来,可见蹄疣好治,但难断根,一旦得了蹄疣,终生都会携带病原菌。

    病原菌密螺旋体可深度钻入皮下组织深处是造成蹄疣容易复发的原因,往往成功治疗6-15周后有60%会复发。蹄疣容易复发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一种促炎性介素-白细胞介素被激活,全程参与所有阶段,某种程度上造成过度炎症反应,伴随皮肤屏障的破坏或伤口修复机制受损,所以看起来以为已经愈合,但1-2周后复发。

    蹄疣的病原菌

    研究显示,蹄疣是一种多混合病原菌感染的疾病,只要蹄疣发生,100%都能检测到密螺旋体。目前三种密螺旋体最容易检测到,分别是溃蚀齿密螺旋体、中间密螺旋体和足螺旋体。

    病原菌除了存在于环境、宿主外,慢性阶段(M4-M4.1)的损伤部位是病原菌的主要场所,该阶段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原菌。唾液、飞节和乳房是蹄疣感染牛只的其他潜在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密螺旋体有形成包囊的机制,也就是抱团取暖。当抗生素或蹄浴试剂的浓度、频次越高时,密螺旋体抱团取暖的本领越强,这也是造成治疗后复发的一个潜在原因。

    蹄疣的预防管理

    当实施综合防控关键策略时,特别要注意强化蹄趾的健康与蹄趾皮肤的完整性。推荐蹄疣综合防控七大关键策略:

    第一,定期监测蹄疣

    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监测进行全群管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直接观察时,可以在奶厅观察泌乳牛或在牛舍中当奶牛采食饲料时站在奶牛后方进行观察;间接监测时,通过检测牛奶中的病原菌抗体水平。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多的是直接监测。

    下图是金宝公司开展的关于不同评估场所估测>M1发病率的研究。可以判断,在奶厅做的评估率准确性最高。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奶厅还是牛舍评估都可以很好地反映牧场中蹄疣的发生现状。

    间接监测中,大缸奶样的密螺旋体ELISA抗体检测可以作为监测工具,以此估测牛群或牧场的蹄疣发生情况。荷兰已经把该监测计划纳入全国疾病防控管理计划,下图展示了荷兰2020-2022年每个季度监测的抗体水平,分为低抗体水平、高抗体水平和极高抗体水平。通过三年实施,抗体水平越低,蹄疣发生的风险越低,这也是非常好的定期监测方法,国内大型牧业集团可以考虑采取这种方法。
    下图展示的是奥地利2020年开展的一个研究,统计了286个奶牛场发生蹄疣的数据。可以看到,排在前十牧场蹄疣发生率平均5.4%。这也告诉我们,牧场评估过程中整体蹄疣发生水平低于5%是可以接受的。
    在定期监测管理过程中,很多牧场因为人力、物力等问题,只关注泌乳牛群的管控,往往忽视干奶牛或其他牛群。事实上,除了泌乳牛群,其他牛群也不能忽略,尤其不要忘记后备牛,因为其他牛群也很可能是病原菌的来源。

    第二,做好卫生管理

    影响蹄部卫生的因素主要包括11方面:清粪频率、垫料类型、清粪方法、饲养密度、卧床列数(4排与6排)、牛舍出口、卧床舒适度、往返通道积粪污、牛舍地面不平整与喷淋积水、气候环境(雨季)、营养与泌乳阶段等。

    在上述11个影响因素中,需要注意的的:在清粪方法上,铲车清粪的方式相比刮粪板更干净一些;饲养密度上,国内很多奶牛场后备牛密度超过100%,对牛而言是一个噩梦,卫生也不理想;牛舍出口方面,粪便所刮之处,奶牛必须途径深粪堆进出运动场与往返挤奶,卫生非常不理想;牛舍地面不平整方面,夏天一喷淋,积水达5-10公分,再结合粪尿,牛蹄卫生不理想,也很容易把皮肤泡软,造成皮肤损伤;营养方面,牛群因为管理问题造成大面积腹泻,牛蹄趾卫生也会不理想,同时新产牛群牛粪相对稀些,也会造成牛蹄卫生不佳与容易引发蹄疣。

    如果蹄趾卫生不理想,则需要清洗牛蹄,可以采取直接清洗牛蹄,或者在非蹄浴时间清洗。

    第三,蹄浴管理

    高效蹄浴有三个关键点:卫生管理永远是第一位,第二是蹄浴池的设计,第三是蹄浴试剂的选择。理想蹄浴建议:良好的蹄趾卫生,平整的地面,每200-300头奶牛通过后更换;蹄浴池的尺寸做到3-3.7米长,深度大于10厘米,50-70厘米宽;蹄浴池高度28厘米。

    蹄浴试剂的选择上,硫酸铜或福尔马林是目前得到欧美国家大量科学数据证明的有效的蹄浴试剂,称为黄金选择,其他商业蹄浴液试剂我们也持开放态度,牧场可以尝试。从加拿大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硫酸铜和福尔马林是主流的蹄浴试剂。
    使用硫酸铜蹄浴液时千万要注意,现在很多牧场进行酸化处理,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蹄浴效率,但要控制蹄浴液pH值不能低于3.2以下,也不能高于5.0以上。如果pH值低于3.5,过酸会腐蚀牛蹄;如果pH值过高,没有效果。下图中,圈1组前15周强酸,改成弱酸后,健康牛比例增加,增生牛比例降低;圈2组全程酸度很大,健康牛比例没有变化,但是增生比例增加。由此可见,蹄浴液的酸度控制很重要。
    下图展示了不同pH值下的蹄疣病原菌平均生长情况研究。可以看到,在厌氧条件下,三种主要的密螺旋体蹄疣病原菌在pH值大于5以后,仍能很好地生存。蹄浴管理时,检测蹄浴液的pH值是一个好方法,一旦pH值超过5,建议更换蹄浴液。

    下图展示了不同饲喂系统下的蹄浴液效果。可以看到,圈养或放牧的情况下牛粪的pH值、干物质和菌落组成不一样,会造成蹄浴效果不一样。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两个牧场同样的管理方式但蹄浴效果有差异,和营养管理有关系。

    2023年金宝公司启动了“第一步”项目,推出一款APP,里面包括19个评估项,牛蹄的卫生评估管理是其中一项,只需把评估牛蹄的信息录入进去,APP会输出相应的报告,推荐合适的蹄浴频率。目前,部分牧场已经运用这个工具进行生产管理,反馈较好。
    第四,营养与免疫

    下图所示蹄趾正在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触摸温度很高,皮肤强度非常糟糕,在1-3个月后可能会增加蹄底溃疡、白线病、变形蹄等风险,同样蹄疣发生风险很高。
    从营养角度探讨,建议做好TMR配方管理的同时,也要强化微量元素营养以改善蹄趾健康与免疫。其中,锌能够促进真皮发育和伤口快速愈合,奶牛蹄疣很重要的引发因素就是皮肤受损,所以锌的预防功能非常强大。
    研究显示,给动物提供金宝高效能矿物质来源的40ppm锌、20ppm锰可以降低36%的密螺旋体丰度,配方中加入3ppm以上的铜,也可以起到降低密螺旋体丰度的作用。将这三种微量元素做成复合型,只需要添加1/3以上,就会表现出很好的效果。金宝推出蹄疣专用的微矿配方,效果更好。研究显示,使用蹄疣专用复合包可以减少蹄疣病灶大小35%,减少恶化风险。
    下图展示了使用蹄疣专用微矿配方后对青年牛临床蹄疣M2阶段的影响。可以看到,试验组显著降低了M2临床蹄疣的发生率,效果良好。
    客户验证试验研究还显示,应用金宝蹄疣专用配方150天后可以降低蹄疣发病率65%。建议:第一,金宝高效能矿物质锌至少提供40ppm,最好在60ppm以上;第二,不是一两个月就能见效,至少3-5个月后,效果慢慢呈现出来;第三,除了在营养上强化使用高效能矿物质外,其他管理也需要同步跟进。
    第五,生物安全

    国内牛群买卖、运输很普遍,但很多奶牛场不太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奶牛感染蹄疣的生物安全风险因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从被感染的牛群引进牛;第二,购买暴露在已感染的环境下的奶牛与后备牛,引起原有牛群大面积爆发蹄疣;第三,购买已感染的青年牛;第四,牛舍内的交叉污染,圈舍刮粪机、拖拉机、饲料货车、受污染的走道等都存在风险;第五,不佳的蹄浴管理问题,蹄浴管理或牛蹄卫生不好、更换频次不够等都可能引发蹄疣;第六,也是最容易被牧场忽视的,修蹄师、配方师、兽医、收奶卡车司机、其他牧场人员和访客等都有传播风险。研究显示,在牧场环境条件下密螺旋体能存活2个小时,表明修蹄刀上存在传播风险。

    环境中的病原无处不在。下图展示了2023年进行的蹄疣病原菌在牧场的存活率研究。可以看到,厌氧条件下蹄疣病原菌在4-37℃之间仍能存活。
    下图对比了将小麦秸秆、木屑、回收牛粪、沙子、沙子+5%石粉等作为卧床垫料的情况下,溃蚀齿螺旋体不同时间下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小麦秸秆或沙子+石粉混合的情况下,蹄疣病原菌只能存活15分钟,但在沙子中可存活7天、木屑中可存活6天、回收牛粪中可存活5天。可见蹄疣病原菌能很好的生存在牛舍环境中。
    第六,修蹄管理

    营养管理、蹄浴管理和卫生管理三方面做到位后,可以有效降低蹄疣和其他疾病的风险。但修蹄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首先,增加蹄趾角度可减少蹄跟暴露,推荐荷斯坦牛蹄角度50度以上。角度越高,意味着离地面距离越高,越不容易接触到牛粪,卫生就会更好。

    其次,蹄弓必须做到位,可以减少牛粪积聚,改善蹄趾间隙卫生。

    第三,欧美国家目前主要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局部治疗,并用绷带进行包扎,通常建议24小时内移除绷带,若不去除,绷带会成为吸收粪尿的载体,创造厌氧环境,造成蹄疣复发。
    第七,蹄疣与遗传

    文献资料显示,蹄疣遗传率不高,介于0.09-0.20之间。可以尝试从遗传角度减少蹄疣的发生,但这不是防控蹄疣的核心关键点。 

   小 结

    国内牧场在蹄疣的防控管理上依然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让行业充分认识到,蹄疣是全球奶牛跛足最常见的感染性蹄病,其会损害奶牛福利和生产性能,从而影响奶业生产者的经济收益。因此,了解蹄疣引发的原因及其病原菌,有助于牧场更好的制定预防措施以控制蹄疣。

    当行业在实施综合防控关键策略时,特别要注意强化蹄趾的健康与蹄趾皮肤的完整性,给奶牛提供包括金宝高效能矿物质在内的微量元素营养强化方案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