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甘肃平凉一季度:牛存栏51.47万头,牛出栏10.40万头

发布时间:2024-06-14 17:39    作者:.    来源:平凉发布    查看:
    “至一季度,全市牛饲养量61.87万头,同比增长2.35%,其中牛存栏量51.47万头,同比增长1.30%,牛出栏量10.40万头,同比增长7.80%,出栏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数据亮眼的背后,是平凉聚焦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养殖业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的主动作为和创新探索,产业链思维让平凉红牛更“牛”。

    下好先手棋,做优“牛规划”

  “平凉红牛”证明商标入选“甘味”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取得直供香港高档活牛配额及活牛出口的“通行证”,取得直供国家运动员“入场券”……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多年,早已荣誉等身。但盘点发展中的得失,决策者们看到,平凉红牛产业虽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平凉红牛产业呈“倒金字塔”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产业链龙头企业“少而不强”“小而不精”的问题明显,产业链上下游联系不紧密。找到短板弱项,打通难点堵点,是理顺上下游关系,促成经营主体之间的关联,实现发展产业到发展产业链转变的关键。

  今年以来,平凉立足平凉红牛品牌优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2024年平凉红牛产业链工作要点》《平凉市肉牛提质增效方案(2024-2025年)》和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明确发展路径,找准发展赛道。各县(市、区)根据实际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任务清单,市、县两级抓统筹、强调度,赶进度、促落实。

  同时,强化金融赋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构建了以保险为基础,以信贷为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破解“贷款难”瓶颈,为企业、农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年初,与工商银行平凉分行召开金融助力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携手推出“肉牛养殖贷”产品,该产品具备线上自主申请、在线审批、自助提款、智能化还款等特点,可满足不同养殖主体的融资需求。至目前,平凉红牛产业链已完成融资9.48亿元。

    牵好“牛鼻子”,壮大牛产业

  初夏,走进灵台县上良镇昊康牧业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沿着木质的参观长廊一路向前,阔大整洁的牛舍、完备清晰的功能区域、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处处体现着现代感与科技感。没有传统印象中的臭味和苍蝇;每个圈舍都安装有摄像头,通过远程观察可掌握牛只的一举一动。

  牛舍外,正在安然晒着太阳、听音乐的牛儿毛色光亮、膘肥体壮。它们悠闲地享受着此时的惬意,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在耳畔回响。“我们基地总投资3.5亿元,建设占地570亩,设计存栏1.2万头,年可育肥出栏1万头以上,实现收入1.7亿元。现已购进育肥牛5500头。”昊康牧业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副经理王杰表示,基地立足于资源化循环利用、无废弃物排放的目标,构建起一条“饲草种植—肉牛养殖—粪污处理—粪肥还田”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强力推进牛产业扩量延链提质增效创牌,加快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基地建设项目是灵台县通过招商引资,与宁夏隆德县现代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的一项牛产业重点项目。肉牛一批接一批出栏,在这里绘成火热的图景,而这幅图景,只是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放大这个缩影,与灵台县上良镇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基地项目同步推进的崇信县陇通源5000头红牛养殖场、泾川县高平镇双千头牛场、华亭市重点养牛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民营500强企业大北农、行业龙头企业深圳恒益大通等企业落地,崆峒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批。

  据悉,今年平凉共谋划实施产业链项目65个,总投资22.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57亿元。至目前,平凉红牛产业链项目开工56个,总体开工率86.15%。

  平凉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吸引资金、吸引项目、吸引企业为目标,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全力壮大红牛产业。今年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14个,总投资23.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7亿元。3月13日,在全市招商引资(北京)推介会暨平凉红牛系列团体标准发布会上,签约大北农平凉红牛产业园核心繁育场等项目7个,签约金额达14.75亿元。4月下旬,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北京、四川省乐山市及峨眉山市开展考察学习及招商引资工作,促成中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市畜牧兽医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规划投资5.1亿元,在平凉建设中滨平凉红牛产业园。

  攻坚“牛芯片”,实施良种“驱动”。3月中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赴中国农科院北京牧医所对接,推动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二期项目获批列项,有望上半年开工实施。《平凉红牛种群鉴定标准》《平凉红牛繁殖技术规程》等6个团体标准通过专家终审,已由中国畜牧业协会批准发布,初步构建了涵盖种群、繁育、饲养、屠宰分割等多环节、全链式的标准体系,为引领平凉红牛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平凉红牛产业由产业开发向产业链发展迈出的步伐更为坚定、有力,呈现出规模扩张、链条延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

  国家到省市的“牛精英”团队,共同为红牛产业支招出策;自上而下的职能部门倾斜助力,从技术等方面为牛产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平凉红牛产业链上相关的每个人,发扬着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开拓思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顽强拼搏。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平面分布”到“集群发展”,平凉红牛产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提档升级,一路高歌猛进。

    创新“牛赛道”,完善“牛链条”

  平凉实施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打造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升“平凉红牛”的品牌影响力,勇登肉牛产业发展“顶流”。

  崇信黄寨镇熟牛肉加工基地年初运营以来,牛肉加工量达30吨,销售产值达400多万元。凭借平凉红牛优良品质,该基地推出“芮和香”熟食品牌,刚一上市就敲开了国内市场的大门。

  5月15日,在该公司熟肉牛加工车间,记者看到,身着无菌工作服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处理牛的各个部位,参观整条加工生产线,犹如见识一场现代版的庖丁解牛。“活牛经过代屠宰工厂屠宰,用冷链车运送至分割车间,经过两次排酸后,再进行分割、清洗、腌制、卤煮、预冷、真空包装、高温杀菌、清洗风干、分拣包装后就可以销往各地了。”加工车间负责人说。

  在公司产品展示台上,“芮和香”卤牛肉、休闲零食等10余种产品包装精美,十分吸睛。在牛肉熟食加工工艺技术上,通过传统制作方法与现代先进制造设备的结合,崇信黄寨镇熟牛肉加工基地生产团队潜心研制出独特的牛肉熟食生产工艺技术,让传统味道通过现代食品工艺迸发新生机。坚持技术创新,严格质控,匠心打磨每一道工艺,“芮和香”和消费者实现了双向奔赴。

  平凉红牛产业链和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完美融合,互促互励。至目前,全市累计扶持培育链主企业15户,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企业品牌15个,“平凉红牛”旗舰店成功入驻京东、淘宝、抖音电商平台,建成肉牛屠宰及牛肉分割生产线8条,年屠宰能力达到21万头。扶持建设饲草加工企业20家,建成有机肥加工生产线23条,年有机肥加工能力达80万吨以上。

  廓清发展思路,平凉红牛产业越做越“牛”。好风凭借力,平凉红牛扬蹄正当时。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