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水产饲料行业极限承压的一年。养殖户亏损多,赚钱少,据一位资深水产人士保守估计,2023年,水产业由于鱼价低迷,蒸发了至少一两百亿资金。
而进入到2024年,伴随着多变的天气和鱼价行情的波动,更进一步加剧了养殖的低迷状态。有数据显示,一季度水产饲料行业销量下滑严重,跌幅约30%,其中特水料的跌幅更多,在40%左右。(推荐:太难了!一季度猪料、水产料跌超30%,动保缩量50%!养殖业整体低迷,连锁反应来了....)
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通威正式推出“万户共成长”计划,抢夺优质用户资源。
01
与万户共成长,通威出钱又出力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水产科技大会上,通威正式发布2024“万户共成长”计划,持续深化“好产品年”。
据了解,早在2006年2月,通威就提出并启动“万户重点用户共同成长计划”,旨在用3-5年的时间,将一批养殖技术相对较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养殖规模的农户培养为“共同成长”的重点用户。
2023年,通威农发正式启动“好产品年”,强化“原料稳定,质量如一”的产品定位,成为行业首家“敢标真含量”的企业。
通威向行业庄重承诺“通威料,不偷料”,并率先提出“敢泡料、敢标真含量、敢承诺养殖效果、敢比赛、敢接受社会监督”。一年来,养殖效果显著。

对于今年提出的“万户共成长”,通威农发总经理郭异忠表示,本质上来讲,在出发点上来说没有多少区别,只是现在我们服务的工具更加完善。
据悉,对于按照通威养殖模式并全程使用通威产品的用户,通威将公开承诺饵料系数,并提供渔场TSC精益管理,助力养户降本增效。
为此,通威在去年还推出了真金白银的生鱼补贴活动,一来对产品效果做了承诺,二来也给予了市场一定的政策优惠。
02
中小料企如何应对?
饲料企业基于当下的市场竞争,本质上也是对养殖行业优质用户资源的争夺。对于这一点,通威也不例外。不过对于高调的营销宣传,有朋友难免会猜测这是不是在与海大集团分庭抗礼的举措。
大家都知道,海大扎根水产料多年,在饲料营养和水产育种领域,公司的研发体系、创新成果等,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在业内,海大通威也一直有着谁是中国水产饲料老大之争的讨论。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无论是不是神仙打架,总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遭殃,如地方性料企。对于这一点,通威高管有自己的看法:
在郭异忠看来,所有饲料企业都喜欢好用户,谁能够最终赢得用户,还是要看企业的整个体系能否真正给用户带来持续增效,而不是靠吹牛或一些乱七八糟的营销手法。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称,地方性料企未来15-20年内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水产料领域的从业人员以50后-70后群体为主,并且养殖品种繁多,集团型企业尚未大规模进军水产养殖板块。同时,小型养殖户仍大量存在,为地方性料企提供了竞争优势。
如何发力?可参考以下三点:
首先,应更加聚焦。不盲目跟从大企业策略,深耕本地特色品种。
其次,应严格把控原料和产品质量。地方性企业管理和销售费用相较于集团企业有优势,可节省100-300元/吨,这些资金可用于提升产品质量;此外,应积极探索地方性优质原料,并严格把控原料资料和渠道。
最后,应积极构建本地化的产业链,涵盖从地方品种的育苗到终端销售的过程,形成闭环产业链。

码字不易,跪求转发。
祝大家龙年都涨薪涨薪涨薪!有问题找小编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