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猪周期下,正邦、傲农、天邦相继走向重组。对于为何会走到如今的地步,大部分媒体的分析都离不开“高负债”和“激进扩张”,但小编最近却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拿出来与大家探讨。
01
三大猪企倒下的锅,公司+农户背了
比不得正邦科技重组成功拥抱双胞胎,目前,傲农生物还在债务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截至2024年3月31日,傲农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约24.88亿元(扣除已偿还部分),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99.37%,而公司的重整也还没有进展。

而天邦食品自3月18日主动申请重整及预重整后,也没有什么动静了。
十大猪企倒下三家,这背后锅或许就要甩给“公司+农户”了。有财经媒体格隆汇认为,不管是正邦、傲农还是天邦,均采用比较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并在短时间内激进扩张,最终导致了如今极其困难的经营局面。
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下,规模不经济效应凸显。一方面疫病防控难度升级。公司无法强制代养户对猪舍进行改造升级,而养户也不愿意增加开支。如此一来,一旦发病,损失就会很严重。
另一方面管理难度大幅提升。这很考验农户与公司利益诉求之间的博弈,农户利益高于公司,损失的就是公司,反之,农户又容易跑路。此外,还有饲料原料、运输配送等环节,成本陡增。
最终,规模上的越快,企业被淘汰的风险就越高。但很奇怪,最近,代养又突然在各大猪企中流行起来。
02
巨头争抢代养户,你看懂了吗?
神农集团:预计未来代养比例将达到70%-80%。
唐人神:公司主要通过“公司+高效农场”、租赁等模式扩张育肥产能,形成全产业链经营优势。
大北农:公司养殖模式以代养为主,约占80%。
........
据农财宝典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温氏、大北农、新希望、神农、双胞胎等十大猪企中,以代养模式为主的企业占比已达7成,涉及规模至少5000万头。
而在养猪大省广东,仅怀集这个地方,就有约650家代养户,50万头存栏规模,代养率超86%,20余家企业驻守。
除了广东,四川、湖南等地的优质养户也成了集团猪企争抢的对象。虽说相比较自己拿地盖猪舍扩大规模,猪企选择与农户合作,减轻了资金压力。但随着代养市场的火爆,代养费用也在不断提升。
据悉,当前行业代养费普遍在200-250元/头,而有的已经达到了280元/头。
那么,在当前行情下,普遍亏损的猪企争抢代养户,你看懂了吗?

码字不易,跪求转发。
祝大家龙年都涨薪涨薪涨薪!有问题找小编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