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熊兵成:深度思考 猪业感知

发布时间:2024-01-02 15:13    作者:熊兵成    来源:    查看:
    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百姓就开始圈栏养猪了,猪肉一直是国人食谱上重要的肉类来源之一。宋朝以前,王公贵族喜欢吃羊肉为主,看不上猪肉,价格低廉的猪肉迅速占领了平民百姓的餐桌,千年饮食文化沉淀,国人喜食鲜猪肉的习惯为消费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猪肉市场有多大!2020年全球猪肉消费量为93428千吨,中国的消费就有37750千吨,中国人每年要吃掉全球将近一半的猪。近2万亿的养猪市场规模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影响着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

    虽然养猪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养猪规模化就是近40年的事,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农民养50至80头,养猪专业户,养猪万元户大量出现,1988年,三次高考都落榜的侯建芳回到河南郑州,借钱开了家养鸡场,赚到了第一桶金。2004年,意识到养猪利润更大的侯建芳开始养猪,通过建造养猪繁殖(以养母猪为主)基地培育猪仔提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09年,网易CEO丁磊宣布网易养猪计划,号称要用互联网思维养猪,也开启了中国企业跨界养猪的序幕,万达,恒大,万科,阿里,京东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自身优势或资本的形式高举养猪大旗,几年过去,绝大部分跨界养猪都偃旗息鼓,唯一没有纸上谈兵也就是领头的网易,网易黑毛猪肉作为送礼礼品百元一斤的价格和每年两万头的出栏量对老百姓的菜蓝子没有什么影响!

    这时间,养猪上游产业饲料行业得到高速发展,据农产品期货网信息显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11627家全价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而猪饲料生产占比41.72%,总产量2.1亿吨(注:不包括猪企业自配饲料)按当时可比价格计算饲料市场市值相当惊人。

    而饲料企业生产出来的饲料几乎全部销售给了中小个体养殖户,2018年11月之前,我国生猪出栏规模在80头上下的养殖户占比高达94.32%。2018年8月非洲猪瘟从俄罗斯传入我国东北,非洲猪瘟病毒从北向南蔓延,大量养殖户暴发疫情,散养户仿佛进入了黑暗地狱,加上污染整治,灾害洪水,叠加2019底新冠疫情,据统计,目前500头规模上下的养猪户不到40%,而多数饲料企业猪料生产线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2019年8月生猪价格大涨27.13%,10月份突破40元/㎏,非洲猪瘟带来的逆势猪周期开始了他的疯狂,2020年全年生猪市场都在高价位运行,最高商品猪每公斤45.7元,一头120㎏商品猪可卖5484元,净利润超3000元,养猪集团扩产扩能,饲料企业也大批拥进养猪市场,2020年10月,全国基础母猪存栏超过1万头的猪场已过150家,其中11家头部猪企母猪存栏数量为10万头以上。一份由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整理发布的“中国养猪百强企业”排名重磅公布,与以往(年出栏量排名)不同的是,该份名单统计的是各集团猪企的基础母猪存栏数,统计日期为2021年11月。本次排名,前22强分别是:牧原、温氏、新希望六和、正邦、天邦、正大、双胞胎、德康、扬翔、傲农、中粮、大北农、大象集团、天康生物、唐人神、佳和农牧、海大集团、铁骑力士、金新农、广西农垦、巨星农牧、光明集团。

    且谈排上名的前108个猪企,基础母猪数合计1769万头,占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43.1%,加上另近42家过万头母猪基数合计1819.4万头,如果psy按20算,年出栏生猪36388万头,占全国年出栏量6.5亿头55.98%而分子基数在不但增加!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刺激及非洲猪瘟“黑天鹅”影响,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结构发生变化,散户(多数退出市场)养猪向规模化,集团化转变。
    
    不久前,德国《每日镜报》发表文章称,在中国,领先的养猪生产商牧原集团目前正在一个大型农村地区建造 21 座6层楼房猪舍,用于建造一个巨大的工业化养猪场。有84000头母猪及其后代将生活在中国中部南阳附近的新大型农场,预计每年向市场提供200多万头商品猪,这里将是世界上最大单体商品猪供应基地。
    
    事实上,楼房养猪已经不是一个陌生概念了,早在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一家大型猪场就建造了一栋两层楼房来养猪。之后,楼房养猪在中国各地散开。

    截止目前粗略统计,包括在建的和投产的,全国楼房养猪项目接近200个。2020年排名前20的养猪巨头大约一半有楼房养猪项目。

    2019年12 月 17 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设施农业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明确指出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推动 “楼房养猪”模式的发展。
   
    楼房养猪属重资产项目,当年王健林计划在贵州建楼房养猪场,听说投资要几个亿放弃了,其实楼房养猪核心主要是防止非洲猪瘟(俗称铁桶养猪)同时充分挖掘土地潜力让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主要有效防控外来危险生物因子对猪只健康的威胁,也就是猪场生物安全,满足更多猪的居住生产需求,超高层养猪大楼(行业称重资产养猪)随之在全国各地诞生,这样的养猪大楼,未来可能还会越来越多,自从政策颁布以后,国内较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都开始布局并实施楼房养猪。其中湖北省鄂州市中新开维牧业建设了二栋26层年出栏商品猪120万头超高层养猪楼,刷新了楼房养猪最高层新记录。

    但是很多散养户原来的猪舍,不具备挡住非洲猪瘟病毒而退出养猪市场时,一种新的养猪舍在很多地方开始,就是大棚养猪(行业称轻资产养猪),2019年,河北盛凯农牧只有2700头基础母猪,通过科学设计,布局,大棚猪舍扩大到2021年10月规模存栏母猪13000头,年出栏商品猪30万头,3年时间产能扩大近5倍,而且几年来非洲猪瘟零发生,该企业被政府授于:高校对口实验单位。
 
    2021年2月,湖北省天门市习桥村熊路,开始自己猪场的扩改建,他是环评达标养殖户,原养基础母猪80头,以出售小猪为主,2019年5月因非洲猪瘟原因猪场弃养,当知道大棚养猪固定资产投资少,全漏缝,防纹网,水帘负压降温等等,而且生物安全,智能化都能实现与高层养猪有一比。

    全国年度出栏生猪7亿头左右,养殖主体分别是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与千千万万的个体养殖户。

    而独有的猪周期就是三者角逐而产生的过程变现,2022年12月5日,牧原股份发布11月份销售简报,当月出栏生猪517.1万头,营收148.42亿元,1—11月,累计出栏生猪5517.4万头,累计营收达到1065.89亿元。

    中国市场造就千亿市值的养猪企业,一点也不会让人好奇。在养猪业,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行业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红海市场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以及更大市场利润是艰难无比的。

    截至2022年三季度,正邦科技总资产约306.64亿元,总负债349.0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13.82%,在猪价下行周期,正邦提前缴械,落得重组的下场。

    风口上的猪会飞,也会摔下来。
 
    目前止,生猪负债率已经远远超过其他行业,20家上市猪企总负债超过4500亿元。当然,产业发展的规律是向头部集中,加上我国体量庞大的刚需市场,加上非洲猪瘟这只“黑天鹅”,加上高盛等国际资本也杀了进来,而我们散户,小规模猪场背后有什么呢?
  
    2023年,猪价长期处在成本线上下徘徊,但并不是没有利润,这也给养猪效率好的散养户,小规模猪企活下去的空间。
  
    而集团猪企,由于管理成本高,在成本上不占优势,而处于长时间亏损中,于是降本增效,穿越周期是集团猪企最提振信心的口号!
 
    有的集团猪企逆周期扩能。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3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比5月份增加了38万头,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多196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104.78%。

    行业都是聪明人,当大家都在押注逆周期布局的时候,就成了顺周期。
 
    养猪集团在养猪这条道路上狂奔,遏求得到更好的成绩,但这条路不知不觉走到瓶颈。
  
    当潮水退去,集团猪企原来稳性的问题就显性出来了。
  
    腐败:贪污,吃回扣,盗卖公司物资。有人有了权利便耀武扬威,开会骂娘。搞特权,开小灶,亲戚,朋友是养猪小白,打招呼,薪酬,先进,岗位好事一样不落,生产数据做假,结果导致更多的不公正,混乱,乱了人心,看似不起眼的事,确改变职场生态力量。
 
    短期主义:二元回交,三元回交是近几年集团猪企发展的“新品系”,大猪企做的“育肥→种源”互换模式,猪价不好育成商品猪售卖,猪价飘红,扩产扩繁,作为种源,数量大(一个年出栏20万头商品猪场,随便可以挑选7万头备选种猪),价格廉(一头性成熟待配母猪只等于一头商品猪价格)如果培育(长x大)父母代,三头商品猪等价换一头。

    回交猪的后代:抗逆抗病力差,长势慢,料肉比高。这是基因的相似性和遗传性决定的,如:我国杂交水稻与常规稻亩产相差一倍,常规稻自留种只要几斤稻子钱,杂交稻种子1kg要150元,遗传育种,在猪企生产效率中的贡献率占40%,看齐丹麦这个养猪王国,丹麦每年养猪收入占GDP的10%左右,每一个丹麦人拥有5头猪,90%的猪被其它国家买走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做种源。丹麦培育的长白猪,110天可长到160斤,瘦肉占到70%,料内比2.09。基因在养猪的比重猪企是知道的,但是育种投资大,时效长。二年才能见成效。对于赚快钱的企业,肯定不待见。

    智能化:现在很多养猪企业把智能化当新的抓手,克服资金紧张,也没舍弃在AI上的投资,智能化的本质是所有数据+算法,基于实时监控和全面掌握生产数据的理念,可以把劳动力解放出来(原来一个工人只能养600头,现在可以养2000头),数据传输,会议,料线,生物安全监控,环控(猪舍内环境智能控制),猪只芯片扫描,查情配种,测孕,精液全生产,给水、排污及污水处理,实验室检测。如果添加了机器人一个工人可养5000至1万头。但中心工作:巡查反馈,诊断,处置,预后必须人工,就好比去医院看病,挂号,缴费,取单,手机都能完成,但看好病的还是医生。
  
    2014年9月,四川一猪企,从荷兰进口一套智能化养猪设备,安装在母猪生产线,2016年底就拆掉放弃了,原因鼠害经常咬断电线,设备瘫痪,生产停摆,只差灭鼠焚芦。这只是养猪业智能化失败的个案。现在防控非瘟养猪,楼房,硬化,堵漏。猪场老鼠很少看见,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停电,智能设备就会停工。其中就发生夏天值夜班工人后半夜睡着了而停电整栋猪舍猪只热死,闷死的重大事故,智能化的本质是为了猪场更健康的生产,不能让智能化故事多于应用。
   
    管理与技术:案例:育肥场,坐标:江西,规模:10栋6层楼房,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硬件:猪舍环境智能化全指挥,非洲猪瘟零发生,2023年2月进猪47320头,日龄54,均分7,8,9,10各楼层,自由采食,每天死亡5到7头区间(属正常死亡率),78日龄猪只咳嗽增加,炸毛,死亡开始增加,80日龄开始全群加药,84日龄日死亡289头,异常猪、死猪每天咽试子非瘟抗原阴性,公司技术部2人进场督导,每天晚上死淘分析会全员参加,诊断为蓝耳,圆环,副猪混感,个体治疗,全群加药,并抽血送检,87日龄各楼层统计日死亡721头,检测结果:猪瘟免疫合格率80%,CⅤ离散度≤40%,蓝耳0.4≤S/P值<2.5蓝耳抗体在可保护水平,伪狂犬gE抗体检测36个样品S/N(0.996一1.012)之间,阴性。圆环与副猪没有检测,饲料加药替米考星换支原净,三联:阿莫西林→支原净→多西环素(主防圆环并发支原体感染,喘气,副猪)。引水加黄芪多糖提高抵抗力,每天统计死亡下降在500头左右。晚上死淘会议内容增加每栋楼层饲养员循环汇报,群策群力,102日龄10楼4层(该单元每天死亡率超正常不多)饲养员发言才点醒大家,霉菌毒素中毒。采集死亡严重单元20份饲料样品加急送检,检测报告:霉菌数值(155一310)Cfu/g严重污染。107日龄猪只恢复正常,统计:24天共死亡7123头,药费22.4万,清理丢弃污染饲料11吨。

    霉饲料是没有空槽结果,猪舍温度,湿度,猪吃料的唾液,食槽进食部分短时间形成霉变。隔三差五空槽就能解决。该场怕影响猪的采食量,规定不允许食槽没料(空槽),10楼4层员工因偷偷空槽,警告为不服从管理员工。

    2007一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中国饲料霉菌污染调查:每年给养猪业损失约50亿人民币,链式反应药品消耗增加损失超100亿元。不见其损之中偷走了饲料中营养成份,压缩了养猪效益,企业操作程序、流程对霉菌毒素注解是醒目的,管理者临床认知缺乏,生产线发生多起乌龙事件,阻碍着猪场各阶段之间衔接,运行,损失是真金白银。特别对非洲猪瘟的认知浅,行为浅。结果给猪场带来毁灭性的损失。

    上层天天提质增效,下面造肉成本居高不下。
  
    其实在任何领域,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商业,成功的决策,管理靠的是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功底。在生命产业领域,理论适应实践,甚至临床实践优于理论例子不胜枚举。(要把临床所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
  
    现在集团猪企管理组织架构多是:股份总部→分部→纵队→战区→(场线)经理→场长→兽医→副场长→主管→技术员→饲养员。一个复杂的管理梯队,每个级别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权力。
  
    就是MBA也没有一篇猪企经营成功或者失败案例课文可参考。
   
    再来看资本市场反映,生猪养殖板块股价普遍下跌或低价位振荡,体现出行业的危机性和深层次的问题。
  
    现在很多猪企停留在原点,没有了方向,似乎只等猪价好才是当下最好的解药。

    引用一个投资人调研一家养猪企业给出的评论:管理沉浮,形式主义,抱团摸鱼,富了和尚,穷了庙,浪费了资源和环境。
  
    忠言逆耳
  
    严冬是最容易造就伟大的公司,而伟大的公司取决于执掌者的独到战略,管理层面的精根细作,更偏重于提高生产一线单兵作战能力既工匠精神。
  
    中国猪业,产业链完整,体量大,韧性强,虽然爬坡过坎道路曲折,更能刺激管理创新。
  
    最后引用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再见2023年,2024年更好,稳舵,奋楫,扬帆!祝愿中国猪业在新的一年健康发展!


熊兵成
2024年1月1号
  
    熊兵成:18171955778。男,汉族,1966年2月生,湖北天门人,1994至1999罗牛山桂林洋猪场饲养员,技术员,副场长,1999至2003浙江方立岭猪场场长,2003至2012年5月四川五丁集团养猪技术部经理(技术总监),09年访问学者到韩国金浦短暂学习(金浦是首尔的猪肉供应基地)发表论文多篇,其间新希望广汉事业部授课,培训多名场长,技术员员。2012年至2018年6月自主创业基础母猪450头,循环生产年出售商品猪1.1万头,因环保猪场离天南长渠不足200米拆掉,2019年2月入职某邦湖北战区门湖5000头母猪场长,批次化生产,年供应商品猪12万头,全程料肉比(母猪料平摊育成猪上)3.0:1。本人在集团管理框架下,注重生产一线宏观统筹,微观细化,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员工认知,判断,决策,处置,驱动能力。2022年3月入职新希望六和。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