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李曼笔记 | 挖掘高产母猪最大潜能应用分享

发布时间:2023-10-24 16:40    作者:张紫阳    来源:PSY应用研究院    查看:
    2023年10月20日上午,PSY应用研究院配怀研究室主任、PTT养猪学习院实效教练余奎老师在“新一代养猪兽医研讨会”上分享了报告《挖掘高产母猪最大潜能应用分享》的精彩汇报。余奎老师聚焦母猪效率和育肥效率两大技术通路,分享了挖掘高产母猪最大潜能的技术观点,希望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帮助。
    高产母猪是指窝均产总仔数在15-17头,PSY在32-36的这一类母猪。2020以前我国高产母猪占比仅有10%的比例,据PSY应用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在降本增效背景下优化种猪群,提高种猪健康度,强化种猪饲养管理后,2021年以后高产种猪占有我国养殖70%的份额。
    余奎老师认为高产母猪≠高效益母猪,现在高产母猪无法变成高效益母猪主要是有三个瓶颈的限制,即“两多一低”,①新生弱仔多;②新鲜死胎多;③断奶均重低。余奎老师提出“母猪的悲哀是不产仔!而最大的悲哀是产仔多养不活!”。所以针对高繁母猪三个限制性的问题,余奎老师也是进行相应的课题研究。
    一、高产母猪降低弱仔比例的应用研究

    余奎老师在服务某集团加系品种猪场过程中发现,该猪场窝均弱子数高达2.3头(弱子标准0.8kg以下),通过2次饲喂方案的调整试验,实现了窝均弱仔下降1.6头。

    2023年9月-1月进行了第一次饲喂方案调整:母妊娠后期91天-115天,增加料量0.6kg/头/天,试验结果显示窝均弱仔下降0.5头,发现没有完全解决母猪产弱仔问题。
    1月-6月又进行第二次饲喂方案调整:母猪妊娠前期4-42天提高饲喂料量0.2kg,妊娠中期43-90天降低饲喂量0.2kg,妊娠后期91-115天提高饲喂量0.6kg,实现了窝均弱仔下降1.6头。试验结果说明妊娠前期增加营养解决初生均匀度,妊娠后期增加营养解决初生重。
    二、高产母猪减少新鲜死胎应用研究

    余奎老师建议高繁母猪场可以通过:①同期分娩、②成立接产小组、③实施产程监控。三大方法来有效减少母猪产死胎。

    同期分娩原则是通过注射氯前,让母猪集中在同一时段产仔。余奎老师在服务一个加系猪场中发现,该猪场大多数母猪自然分娩时间在晚上,导致母猪产新鲜死胎比例达1.7%,产后炎症比例高达17.3%。通过使用同期分娩的方法,在预产期的前一天注射2ml氯前,实现母猪在白天同期分娩,80%母猪白天产仔,3天内产完,可以更好集中接产和护理,该批次母猪窝均新鲜死胎比例降低1.2%,产后母猪炎症比例下降至7.6%。
    一个18天批的猪场,一批次分娩200头母猪,且只有两个人接产,人均接产100头母猪,该批次母猪产新鲜死胎头数高达2.1头。针对这一情况,余奎老师建议猪场成立接产小组,在母猪大产时增加1人,人均接产70头,结果发现母猪产新鲜死胎数下降0.9头;在原基础上增加2人,人均接产50头母猪,产新鲜死胎数下降1.7头。说明增加接产人手有助于高繁母猪减少产新鲜死胎,更有利于猪场降本增效。
    余奎老师指出想要挖掘高繁母猪最大生产潜力,接产操作和产程监控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当前高繁母猪场的工作重点需要改变,应当弱化接产操作,强化产程监控,母猪15分钟未产仔:观察、按摩、踩肚子、降温;30分钟未产:赶猪、灌宫炎净、探小猪;45分钟未产:输液(缩宫素)、掏产。通过加强产程监控试验发现,母猪窝均产死胎数由原来2.1头下降至0.7头,显著降低母猪产程时间,母猪产后子宫炎比例也从11.4%下降至5.2%。
    三、高产母猪提高断奶均重应用研究

    仔猪一体化操作是指在母猪产后24-72小时一次性集中完成仔猪断尾、阉割、补铁等操作,减少第5天、第7天抓猪频次和应激,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仔猪一体化操作,对仔猪成活率没有影响,仔猪25天断奶重提高0.5kg。
    余奎老师提出“2+2补铁技术”提高仔猪断奶重的观点,在仔猪出生后三天肌注15%铁剂(血维素)1.5ml,15天肌肉再次注射15%铁剂2ml,试验结果显示两次补铁比一次补铁的仔猪断奶均重多增重550g。
    四、结论

    目前猪场实现降本增效主要有两条技术通路,第一条通路是提高母猪效率(PSY):降低母猪产弱仔和新鲜死胎比例,通过高低高饲喂模式应用、2+2同期分娩、增加接产人员、强化产程监控这四大技术实现。第二条通路是提高育肥效率(PFE),提高断奶仔猪重,通过应用仔猪一体化操作和2次补铁技术实现育肥效率的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