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韦平:17省份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变异新毒株,现有疫苗保护力不足

发布时间:2023-02-24 15:26    作者:曲逸群    来源:农财宝典新牧网、禽业宝典    查看:
    2月20日,正业生物特约第十二届中国农牧业风云会暨农财宝典创刊20周年庆典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禽业宝典与牛羊宝典承办。
    禽业分会场上,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家禽与禽病学分会理事长、广西大学教授韦平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最新研究进展做出详细分享,指出我国已经发现多种不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致病型/基因型共存,现有商品疫苗不能提供很好保护,需要新型变异株(nvIBDV)的疫苗方可对最新流行的nvIBDV及其重排毒株提供完全的保护。
    IBDV新型变异株可引发鸡只严重免疫抑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先天结构决定了它更容易发生变异”,韦平对IBDV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IBDV易变异、抵抗力强、基因易发生重排。鸡群感染IBDV(包括发病和亚临床感染)后,会出现影响增重、免疫功能破坏、免疫抑制等现象,进而更易出现球虫、大肠杆菌、新城疫、禽流感等继发感染,而且疫苗免疫的效果下降。

    据悉,广西大学课题组发现了IBDV新型变异株在商品黄鸡的普遍存在,尽管新型变异株临床上不会引起鸡发病或死亡,但会严重损伤淋巴组织,引发长期、严重免疫抑制的亚临床感染,使动物面对其他病原更加易感、疫苗免疫更易失败。

    韦平表示,中国新型变异株为一个新的基因型,于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传入我国中部地区,在我国又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潜伏期与关键氨基酸残基突变的积累,最终突变成为nvIBDV。研究表明2016-2022年间,IBDV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呈大面积暴发,各类报道文献显示山东、广西、河北等17个省份均发现了nvIBDV株的感染和流行,且毒株以中部地区为核心向华南、华东、华北传播,甚至还扩散到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今后其他亚洲国家或将面临新型变异株的巨大威胁。

    nvIBDV株疫苗保护率最高可达100%

    韦平现场分享了IBDV新型变异株及其重排毒株的致病性实验结果,分析表明:QZ191002为中国新型变异株,一般不会引发明显发病和死亡;YL160304为新型变异重排毒株,可导致明显的临床发病,还有10%死亡率。二者都会破坏病毒的靶器官—-法氏囊及其淋巴细胞,同时还显著降低感染鸡只的体重,后者还会使动物出现精神沉郁、呆立不愿走动等典型症状,剖检可见法氏囊严重萎缩、肾脏肿大等。韦平团队以及国内其他团队的研究均表明,现有疫苗对IBDV新型变异株及其重排毒株保护不全。

    针对nvIBDV株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疫苗免疫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保护率通常仅有40%-60%;目前市场上的疫苗产品即vvIBDV-VP2亚单位疫苗与弱毒株疫苗的组合,或是复合疫苗与新型变异株灭活苗的搭配,可以提供60%-80%的保护;nvIBDV株疫苗的保护率则可达到90%-100%,而且玉林株的表现更优于钦州株。

    基于以上,韦平教授提出展望,需要开发nvIBDV株的疫苗结合原有的疫苗,方可对目前养殖业中多种致病型/基因型共流行的局面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