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021年,让很多企业和从业者措手不及:重量级的企业陷入巨亏,乃至不得不断臂求生;兽药电商没了野蛮增长的土壤,团队分崩离析;很多新上的产能还没来得及释放,转瞬之间成为负担。2021前高后低、前赚后亏,主要的原因就在暴利中冲昏了头脑,忘记了风险,很多企业抱着最后一桶金沉入深渊,陷入泥淖。
2021年出现的是集体的误判,幸运者寥寥。不过,2021的误判可以原谅,毕竟是在惯性中难以刹车。如果说错,那就是错在人性。
2022
2021年的大跌,让很多人惊慌失措且悲观到了冰点,希望通过大量、迅速地去产能熬过漫长的冬天。未想2022却和大家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十月,猪价逼近15元的高位,突入其来的惊喜又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有了2021的痛苦记忆和多个企业所面临的惨剧,规模企业显然变得更加谨慎,没再出现2021的压栏。反倒二次育肥和散户在主播的极力鼓吹下,忘记了教训、蒙住了双眼、迷住了心智,多数人再次跌进深坑而不舍得自拔。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出现。规模企业没有抓住暴利,却规避了风险;散户和二次育肥看到了暴利,却未必真正的抓住了这个机会。2022,有大赢家,却是少数,它符合二八定律,再次彰显了智慧与决策的魔力。也验证了我在“第三届王中新年演讲”上的观点:中国的养猪业已从成本时代,进入“成本+经营”双轮驱动的时代。甚至在某一阶段,会养的不如会卖的。
为什么会一错再错?是轻信了主播?是资本的搅动?还是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些因素事实存在,却不是全部的真相,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整个行业正在在乌卡中迈向新时代,不管你是否情愿。
乌卡时代
从2018年开始,我在无数个重要场合中提醒,我们处在一个“乌卡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会不断出现“黑天鹅”和“灰犀牛”。很显然,从2018年开始,我们的行业已经具有“乌卡时代”的四个明显特征:易变不稳定性(volatile)、不确定性(uncertain)、复杂性(complex)和模糊性(ambiguous)。在乌卡时代,判断力和决策力成为经营者的关键能力。
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加速了行业进入乌卡时代,而2022的新冠疫情,则加剧了乌卡时代。2021年多家巨头陷入巨亏,正是缺乏对乌卡时代的理解和敬畏,自然没有多少驾驭乌卡时代的能力。中粮养猪产业(家佳康)这两年的亮眼成绩,很多是得益于对期货的理解和生猪期货的上市,能够通过期货的套期保值对冲风险。当然,它的体制也决定了,稳定发展比机会冒险重要。
新时代
乌卡时代还没有结束,但行业的一只脚却已经迈进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资本的野蛮性、产能的易变性、力量的博弈性,和周期的快变性(紊乱性)。
1、资本的野蛮性
据统计:中国养猪业前20强企业的产能在2022年递增了42%;2023年计划比2022年递增39%;到2025年规模化前100强预计将要达到50%的市场份额。这样的扩张速度在过去是没有的,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媾和的结果。不管谁是一哥,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是无法忽视的。出栏压三天和放水三天都会在短期内对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产能的易变性
经对过去的四轮猪周期研究后发现,通常一个周期是四年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养殖主体很多,大多是通过死扛的方式,希望别人退出,而赢得下一个周期高位的机会,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时长。而如今,散户时代已经转换为集团主导的时代。在周期的低谷,集团产能去化更快、更坚决;而在上产能的时候,集团也有更多的机会迅速增加自身的产能。例如二元回交猪的概念和做法,就可以在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之间自由转换,大大加速了产能的增减速度。
3、力量的博弈性
在过去,价格的形成主要博弈双方是养殖者与屠宰商之间的博弈,而今天,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博弈当中:发改委、贸易商、期货市场、资本助力、二次育肥的投机,乃至是网络主播都是新生的影响力量。以发改委为例:仅仅2022年一年内,就有13次收储和4次放储的操作。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无法回避的影响力量。
4、周期的快变性(紊乱性)
周期的本质是利润周期、人性周期和产能周期。更多的力量介入和参与形式,使猪价的变化更加扑朔迷离,也使猪周期的时间规律出现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我在2021年10月曾预判:第五轮猪周期将在两年内走完。以当下的格局和趋势来看,除非出现重大疫情,猪周期的转换时间将会大大缩短,而振幅也将大大降低。当然,它还需要一些时间。
2023
2022已经成为过去时,2023会是什么样的一年?
在乌卡时代,不确定性仍然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在不确定中依然有很多可以确定的。当然,这是从概率的角度。
1、第一个确定:经济将回暖,消费将大增。
三年的抗疫接近尾声,新冠对经济和消费的影响将越来越弱。消费有望回到三年前,这是2023年最大的利好。
2、第二个确定:产能很难出现井喷。
虽然头部企业的扩张依然强劲,但连续两年的剧烈震荡和多个养猪巨头的窘境,让规模企业的扩张变得谨慎。很多不具备成本和资本实力的企业调低了产能发展目标。而散户由于竞争处于下风,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母猪存栏也必将减少,更多的人选择专业育肥或二次育肥。
3、第三个确定:市场赌性会大大的减弱。
行业的赌性是暴利引发和驱动的,具有一定的惯性。而随着连续两年的大起大落,让很多的赌徒(当然也包括企业赌徒)已经失去了赌本,侥幸获利者也是心有余悸。因而,行业的赌性在慢慢地消退,终归会趋于平静。当市场赌性大大消退的时候,压栏和二次育肥对价格的推波助澜也会大大削弱。
4、第四个确定:调控之手常在。
作为拥有较大权力的裁判,发改委的角色决定了它会努力做好一个平衡者,它的目标是是“稳产稳价”,进而熨平猪周期。它既希望生猪的生产者有利可图(这决定了稳产),也希望消费者满意,同时,也希望加工者(屠宰企业)可以稳步进行产业升级(小屠宰升级和产业链企业也新建屠宰与深加工),所以,发改委会为了保证价格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进行更多手段的调控。这也是可以确定的。
综上所述:2023年不必那么悲观。它既很难出现2019-2022年的暴利,也很难再出现长期的亏损。所以,我们对新的一年,保持谨慎的乐观。
关键能力
2022年,笔者在单骑环游国境八万里的空隙中,成功预测了几乎所有涨跌的关键节点。是基于基本面、人性和疫情的逻辑推理。既利用了自己的专业性,也带有相当的偶然性。但复盘全年,还是深刻的认知到: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对的经营结果的至关重要性。
2023年,对于企业来说,进入了一个成本+经营的双轮驱动时代;而对于散户和家庭农场来说,相对于集团企业的优势,必须要从斗勇转向为斗智,充分发挥自己灵活、多元、责任心的优势,学会打游击战。
过去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今天,勤不再是简单的手脚勤,而是身心俱勤;俭也不再是简单的节约,而是如何在成本上减少无益的浪费。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难道不是吗?
我想说:没有错误的时代,只有不能顺应时代的错误!
在此,谨祝愿所有的养猪人,无论大小、无论贫富,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