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供求关系。据新猪派统计,牧原等25家猪企2023年合计目标出栏生猪达2.18亿-2.28亿头,或占全国的30%。
25家猪企2023年目标出栏2.18亿头
根据新猪派统计,25家猪企2023年最低目标出栏2.18亿头,最高2.28亿头。较2022年的出栏目标增长31%,比2021年出栏量1.32亿头增长65%。
2021年全国出栏生猪6.71亿头,照此计算,2023年将接近7亿头,意味着25家猪企2023年目标出栏总量将至少占到全国的30%。养猪行业的寡头时代来临。

2023年出栏千万头企业或增至5家

与2021年实际出栏量相比,25家猪企2023年目标出栏总量增加了0.86亿头,相当于增加了1.4个四川的量(以6315万头计算),其中出栏量翻倍增长的猪企不在少数。华统股份预计增幅最高,达17倍之多,其次是京基智农的14倍。
新希望或将在2023年首次跨入2000万头。傲农生物今年力争出栏550万头,2023年目标800万头,较2021年增长146%,其目标2024年达到1000万头出栏。

能繁母猪是养殖集团厚积薄发的核心资源。根据新猪派调研,截至2022年底,我国TOP20猪企共计手握897万头能繁母猪,约占全国总量的1/5。能繁母猪超过10万头的企业有23家。
牧原规划增至280万头。温氏在今年提前实现140万头的能繁母猪存栏目标,规划2023年增加至170万头左右,为后续出栏量高增长奠定基础,其目标2023年、2024年分别出栏生猪2600万头、3300万头。
新希望表示,未来希望出栏量保持在3000万头左右,明年能繁母猪数量预期增至120万-150万头,并在此体量上实现成本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成本。


养殖大集团之所以选择在2023年继续加大出栏量,除了出于提升产能利用率,以此来减少人工、折旧等摊销,实现养猪降本的目的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它们对2023年猪价的看好。
在发改委近日组织的会议上,有专家认为,近期猪价的过快下跌,主要是受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年底生猪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内生猪产能并不存在过剩情况。
牧原董秘秦军表示,猪价不会这么快(2023年)陷入悲观。从2021年开始至今,母猪正在缓慢恢复,整体变化不大。
温氏认为,一般从能繁母猪怀孕到肉猪出栏至少需要10 个月时间。即使明年能繁母猪大幅增加,行业供需关系大幅变化也需要到后年才能有所显现。因此,预计2023年猪价总体较好。
东瑞股份表示,新冠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将会带动经济复苏和猪肉的消费需求,2023年猪价预计仍比较平稳。
规划2023年出栏生猪350万头的唐人神,同样表达了对2023年猪价的信心。其董秘孙双胜表示,结合猪周期的一般规律和一些数据分析,公司对明年猪价持有相对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