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有人可以在一家公司呆10年,而现在很多人呆不过10个月?
“年轻人吃不了苦”可以解释这一切吗?在日以继夜的加班、封闭生活下,谁能无动于衷,谁又能不想逃离?
道出一句“没钱,没故事,活着就行”的心酸。
“前段时间,一天跑了二十来个实习生”
“平均一个半月,跑一个主管”
“没钱,没故事,活着就信”
一句“吃不了苦”很难抹平现实中的忍耐和抑郁,也将一线的苦说得轻飘飘了。每天八点前后开始干活,平时看领导脸色下班,加班到深夜10点或12点算“无私奉献”,然后就是这样的日子无限循环,循环,循环……
小智所在猪场伙食差,高强度的工作下却常常面对绿油油的饭菜,食无肉味,自然令人容易低血糖。同事间曾相互打趣,感到头晕的时候千万别倒在猪圈,爬也得爬出去否则被猪咬。
主事人不下一线,只顾对上有交代,那么一线自然离心。
现在的猪场,无论集团场还是私人小场都需严格落实生物安全,也就是封闭式管理。“外围以及办公室是狱警,生产人员就是犯人”,整日生活在生产线上,日子久了“瞧着母猪都眉清目秀起来”。
好不容易出来,见着阳光,被瞧着脸色发白,平白老了三五岁。
搁谁受得了,还不跑路?
旁观周围的人来来去去,有人完全跳出了畜牧业,有人转去当饲料/疫苗/兽药销售,也有人从一个场跳到另一个场。
人的流动比想象中要自然发生得多,生活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但职场世界中每一个年龄阶段却有对应的量化标准,想必在看的你,也想在相应的年龄拿到相应的薪酬。
为此,笔者浏览了近百份简历来验证这个观点,现实的确如此。刚毕业到30岁,30岁到40岁,40岁到50岁,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求职者对于工资数目的要求基本趋同,而在简历内容及评价中认为自己值这个薪资的底气很多来自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年薪越高者,其在一家公司所呆时间常越久,有位甚至一呆就是12年。
放在现在,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拥有多年经验的人不少,少的是多年经验在同一个公司的人。而这类人在完成业内经验积累后,反而可能会去比原公司更小的平台,这时“他就是平台”,跳槽更顺时间更短。
能干下去的话,很多人都是愿意干的,问题是遇到上文的情况怎么办?工作的满意度很大来自于自己的直接领导,即便是外企即便是巨头,也有特殊情况。
对于特殊情况,很多人的解决之策便是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