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犊牛腹泻的中兽医分析
犊牛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见于2月龄以内,发病率30%~100%。一旦发生腹泻,犊牛的发育、生长、健康等都有很大影响;治疗不及时则出现体温下降、眼窝下陷、神经症状、痉挛及瘫痪等,严重的在2~5天内死亡。
腹泻原因及临床症状
导致犊牛腹泻的原因很多,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细菌因素;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因素;球虫、隐孢子虫、绦虫等寄生虫因素。另外,牧场管理和应激因素对犊牛腹泻影响也很大,如消化不良、营养缺乏等。同时,母子隔离、天气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各种应激也是导致犊牛腹泻发生的重要原因。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拉稀便、粥便、体温升高、食欲减弱、脱水、精神不振。
腹泻的中兽医辨证
中医对腹泻辨证分很多种,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湿热性腹泻,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夏天较多,表现为发热、喜冷、粪便腥臭,尿液短赤。二是寒湿性腹泻,病因是寒邪和湿邪混合造成,表现为怕冷、喜扎堆、粪便稀薄,尿液清长。三是脾虚性腹泻,原因是先天体质差或者长期腹泻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表现消瘦、消化不良,粪便多含未消化饲料。犊牛为稚阴稚阳体质,如果腹泻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变成虚症,犊牛消瘦、脾虚。所以我们一定要健脾补气。
同时,针对不同腹泻的治疗原则也不一样。湿热性腹泻治疗要清热燥湿、涩肠止泻。寒湿性腹泻要温中散寒、补气健脾。脾虚性腹泻更强调它的健脾功能,所以要健脾燥湿、补中益气,特别是脾胃功能不足、中气下陷,最后会造成内脏下垂、肛门脱垂。
二、中药防治犊牛腹泻的优势
中医特点1:阴阳平衡、五行调和
中医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所以,在治病过程中,使用中药调理,让机体达到内环境稳态平衡,各脏腑功能正常,让动物不发病就是中医的思想。
另外,五行调和是指肝心脾肺肾等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相生相克、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中医治病时是整体观,不是单看哪个脏器,比如肝有问题了就只治肝,所谓“治肝先治脾”,因为脾是运化水谷之精微。所以,在选药、组方时我们要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非常关键。
中医特点2: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驱邪
治未病最经典的案例是扁鹊给齐桓公治病,《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以,犊牛腹泻不要等它发病了再治疗,我们可以通过犊牛管理、营养饲喂及气候变化等规律来制定一些预防措施,从而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另外,治病求本。治病不但要消除病因,而且要使动物机体回归正常本原的状态,保持机体平衡的状态。而抗生素往往只消除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腹泻等症状,但动物病后的呼吸道功能和肠道功能还未恢复,机体正气损伤还未修复,可能会出现疾病的反复或生产性能受到很大影响。
当前,在饲料禁抗、畜禽养殖减抗大环境下,我们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不但能杀死有害菌,而且对体内的有益菌也有杀灭作用。而中药不仅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还能修复机体损伤,提高机体正气。所以,中药的治病方法就是让机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可以抵御病原的感染,防止疾病再次发生。
中医特点3:体质与健康
体质是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特性。体质学说把人的体质分为七类,而动物种类非常多,所以要区分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性别畜禽体质。
不同生长阶段的体质不同
幼年畜禽: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体质“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成年畜禽:精气血津液充盛,脏腑功能强健,体质类型较稳定。
老年畜禽:脏腑功能生理性衰退,以阴阳失调、代谢减缓、气血郁滞、脏腑功能减退为特点。
不同性别畜禽体质也不同
雌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雌性多用血,故血常不足;雌性生病,多由伤血。过度生产,耗气伤血,肝肾亏虚。
雄性:以精、气为本;雄性多用气,故气常不足;雄性之病,多由伤精耗气。
所以,不同的动物在不同阶段、不同季节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体质,保持动态的平衡。根据不同的体质去调理,让机体回归一种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也就是中医的“阴阳平衡”。如牛属于火性体质;幼畜禽属于稚阴稚阳体质;妊娠母畜属于阴虚燥热体质;产后母畜属于气血两虚体质。
中西药防治腹泻的特点
抗生素防治特点是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效果,病毒性效果不佳,寄生虫性效果不佳,易破坏胃肠微生物菌群,影响后期生长。
中药防治特点是对症,兼顾细菌、病毒、寄生虫,补脾健胃、提高机体正气,不易破坏胃肠微生物菌群,促进后期生长。
腹泻治疗药物方案的比较

总之,中药来源天然、安全、副作用少,可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感染作用明显;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调节机体新城代谢功能;减少抗药性、减少毒副作用。这也是现在中药越来越受欢迎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药防治犊牛腹泻组方原则
根据临床上犊牛腹泻的发病特点,用中医方式来对犊牛腹泻的体质进行分析,根据五行学说、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我们中药组方原则首先是升阳益胃、健脾补气,这些非常关键。另外,还要对症状进行控制,涩肠止泻、清热燥湿,同时也添加了一些杀虫止泻的药物。此外,考虑到犊牛的特点,药方没有全部采用寒性药物,有温性药,因为牛本身是火性体质。
中药组方主要用于牛羊气虚、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腹泻,不破坏胃肠微生物菌群,不影响反刍动物生长,反而健脾胃促生长作用。
产品剂型是复方喷雾干燥粉,饲喂非常方便,每头犊牛30g/天,溶入水中或奶中连用3~5天。
三、中药防治犊牛腹泻的应用案例
下面分享几个临床的试验案例,中药复方治疗犊牛腹泻项目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目前在全国11个省份的牧场使用过,反馈都非常好,治疗范围包括奶牛的犊牛、奶公犊、肉牛以及藏牦牛。
中药复方治疗案例1
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们在四川甘孜州炉霍县、道孚县、康定市、理塘县选取腹泻牛362头进行试验,治疗后效果很好。当时选用藏牦牛做试验动物是因为当地采用放牧方式,开春后腹泻率很高,死亡率也非常高。
试验把粪便根据不同牛、不同症状进行了分析,大多数是黄色或黄绿色粪便,水样、带黏液不成形、腥臭。部分是棕色或深棕色粪便,水样、带粘液、部分带血。还有一部分白色或灰色粪便。


中药复方治疗案例2
宁夏某奶公犊场,试验选择了52头20日龄左右腹泻犊牛。治疗方法是每头每天30g中药,每天1次,连用3~4天。结果显示2天见效有8头,3~4天见效37头,总共治愈了46头,治愈率是88.5%。另外几头没治愈的原因是其中2头严重脱水采用了输液治疗,4头用药4天未痊愈后,加了抗生素同时治疗,结果虽然都痊愈了,但不是纯中药治疗。

试验选择山东某奶公犊场50头20日龄左右腹泻犊牛。治疗方法是每头每天30g中药,每天1次,连用3~4天。

中药复方治疗案例 4
2021年3-4月,我们在安徽某牧场选取腹泻犊牛40头,腹泻等级2~3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部分存在流鼻涕等现象,粪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的偏多,形态呈水样和浆糊状。


2021年7月,我们在安徽某牧场选取腹泻犊牛20头,其中对照组前3天使用庆大霉素,后两天使用氟苯尼考,中药组治疗方法是每天每头饲喂中药30g。结果显示中药组治愈率90%,对照组是80%。因为当地高温高湿,腹泻以细菌性为主,所以注射抗生素的效果也非常不错,但使用中药效果更好。

2021年9-11月,我们用平衡盐溶液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是中药组和联合用药组。结果显示对照组治愈率达到51%,中药组达到70.8%,而联合用药组反而不如直接用中药。这也说明中药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在浙江某牧场,存栏2500头奶牛,每月腹泻犊牛头数50头左右(断奶犊牛腹泻30头左右,哺乳犊牛腹泻20头左右)。实验室检测发现部分犊牛有消化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冠状病毒的混合感染。
试验选取犊牛500头,全部用中药治疗,基本100%治愈,说明治疗效果非常好。

河北某牧场试验,虽然没有治疗太多头数,但是它有顽固性腹泻45天,还有腹泻15天,用药两次竟然治愈了,我觉得效果非常好。其中有头犊牛腹泻1天,用药3天还没治愈,我觉得继续用药也许就治愈了。

天津某牧场试验犊牛只有25头,但用药次数都很短,大部分是用药1次、2次、3次。所以治疗效果也非常好,用药3天治愈率80%。


试验选取黑龙江某牧场100头腹泻等级为2~3之间的10~20日龄犊牛。其中A组每头牛每天30g中药,每天1次,同时肌注头孢喹肟1次,连用3天;B组每天肌注头孢奎肟注射液1次,连用3天。
实验室检测发现牧场犊牛有消化道隐孢子虫的感染,部分犊牛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冠状病毒混合感染发病率90%,病死率5%。
试验结果显示中药+注射头孢喹肟组治愈率100%,只用头孢喹肟组只有40%的治愈率,所以这也间接说明中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试验选取黑龙江某农场30头腹泻等级为2~3之间的2~20日龄腹泻犊牛;其中A组15头每头每天30g中药,每天1次,连用3天;B组15头:每头每天注射头孢噻呋,连用3天,3天后未治愈,换氟苯尼考治疗2天。治疗过程中发现中药组15头治愈了13头,治愈率86.7%,抗生素组治好了8头,治愈率53.3%。
同时,在中药治疗组的犊牛腹泻病例中,无菌采集直肠粪便,用某进口腹泻抗原5联卡检测,检出5份病料中大肠杆菌K99阳性。这5头犊牛用中药治疗2次,腹泻症状有效缓解,用药3次,无腹泻症状,且全部康复。

试验在新疆某集团选取海福特牛15头。该牧场犊牛腹泻严重,病死率50%,病死牛剖检发现食道、口腔均有溃疡,瘤胃有出血点。发病犊牛普遍口腔溃疡,腹泻严重,抗生素治疗无效果。用中药3~5天粪便成形,腹泻好转,7天康复。

安徽某牧场选取10~20日龄犊牛100头,在天气变化时提前预防给药。其中A组每头牛每天15g中药,溶于奶中自由饮用,连用5天;B组不给药。
试验显示,中药组一周后犊牛腹泻率非常低,只有10%,而不给药组腹泻率非常高,达40%,而且用药预防后犊牛精神状态良好。

试验在黑龙江某牧场选取5日龄内健康犊牛48头,分为两排栏舍饲喂,牛群健康程度相似,无腹泻。其中A组20头牛,正常饲喂牛奶。B组28头牛,中药加在正常饲喂的牛奶中,搅拌均匀,每头牛每天喂中药15g,连续7天。
该牧场犊牛在以往出生后10天几乎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在之前的病原检测中有检出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病原,所以我们选择它专门用作预防的案例。
该牧场常规预防方式是注射头孢喹肟,所以A组和B组犊牛也分别肌肉注射头孢奎肟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3天。试验一周后正常组腹泻率100%,但是中药组腹泻率是0,说明中药预防效果非常好。

总之,犊牛腹泻病原非常复杂,病因也非常多。我们要对犊牛体质进行分析,犊牛是稚阴稚阳体质,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所以,中药选药组方时一定要注意标本兼顾,这样不仅能控制腹泻症状,而且能提高犊牛脾胃功能,促进犊牛胃肠道健康和发育,促进它的生长。
最后,我们要对动物体质进行分析,疾病是对动物机体健康状态的一种提示,是一种表象,真正出现的问题是动物体质问题和机体运行功能失调的问题。要找到动物疾病的发生根本原因,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动物不同阶段生理特点去预判和防控。发挥中兽药的优势,去调节动物体质,让机体回归到正常平衡的状态下,是解决动物健康的本源。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中草药与食物一样来源于自然,认识、了解中草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研究,为动物的健康和人类大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根据山东信得支持的荷斯坦大讲堂“犊牛腹泻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在防控中的应用”专家讲课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