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王中 ┃中国猪价的大博弈

发布时间:2021-07-05 09:28    作者:王中    来源:谋易智造    查看:
    在这个大家都有点郁闷的时候,就少说几句,直接捞干的。

    首先,不得不谈一下价格的本质: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这是经济学范畴的共识。猪价并不取决于成本,而取决于需求。过去两年多来的暴利正是来自于猪肉的稀缺,而在暴利之下,必定因为前赴后继而饱和。这就是猪周期产生的逻辑。
 
    在猪周期的一次次循环中,博弈的影子一直都如影随形。博弈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角度,通过怎么跟他人互动,怎么去玩游戏,怎么在博弈当中获得胜利。

    简单的说,这中间有三个需要确定的东西:

    1、你的立场是什么?

    2、你希望的结果是什么?

    3、你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在中国的猪肉市场上,有五个角色在参与博弈,每个决策基于自己的角色和利益而动作。

    1、养殖者

    2、屠宰厂

    3、管理者

    4、消费者

    5、经纪人
 
    博弈多方的博弈对象与策略
    相对的,消费者和经纪人博弈的筹码要少得多。养殖者和屠宰厂是对手,而管理者是裁判,所以,裁判是站在消费者和养殖者中间的平衡者。作为博弈游戏的对手双方,在中国当下的环境中,屠宰厂和养殖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很难通过双方进行平衡。而作为管理者,拥有行政权力和资源可以实施平衡,也就是所谓的“调控”,理应是最有力量和手段的一方,但很可惜,未能创造一个真正有序和良性的博弈环境,使今天的博弈更像赌博。
 
    原因如下:

    1、没有提供可信的大数据,使博弈多方的博弈动作太大,带来市场巨大的震荡和无谓的损失;

    2、调控手段过于短期行为,导致资源的重复浪费,比如鼓励政策和环保拆除;

    3、调控对象不利于弱小养殖者,因而不被认可。本来是公正的裁判,但事实上,如今弱小者更希望裁判退出,让市场来决定胜负。
 
    除了以上不同角色之间的博弈外,同行之间的博弈在2021年成了死结:本来压栏和二次育肥赌的是后市,但由于成为集体性的行为,导致所有养殖者的砝码尽失,屠宰厂拥有足够的砝码,养殖者只能自相残杀(踩踏)。在2021年上半年的博弈中,博弈成为养殖者之间的游戏:每个人都希望对方率先出栏,自己成为最终的获益者,而由于博弈行动几乎一致,养殖者之间的博弈成为双输。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