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第2周,全国生猪价格21.55元/公斤,预计生猪养殖头均盈利22.18元。

事实上,猪市里的情况可能比这更糟!
散户被清退
一方面,饲料成本一路上涨。生猪饲料价格已从去年5月的2.5元/公斤涨至现在的3.5元/公斤左右,涨幅近40%。
另一方面,猪价跌破9元。截止当前,全国各省猪价几乎都已逼近8元警戒线,吉林甚至已跌到7元区间。
成本在涨,价格在跌。有养殖户无奈感慨道:仔猪销量下降30%。去年同期,我们猪出来都不够卖,一开始就交定金,现在不行了。过去人家找我们买,现在我们要去求人家卖。
散户面对周期波动,往往更容易被震荡出局,更别提近期广东、山东、江西等地陆续传来拆猪场的消息。

散户正被环保清退
散户被挤出来,市场上不就有更多空间给猪企们表演了吗?
正大曝业绩
没上市的猪企,赶着上市扩张。
今年4月28日,东瑞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正式登陆A股主板。
它创立于2002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内地供港活大猪前三大供应商之一。6成以上的销售收入都来自香港,而香港猪价高于内地,这让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

以2019年为例,A股主要猪企生猪业务毛利率平均值24.99%,同期,东瑞生猪供港业务毛利率51.08%,生猪业务整体毛利率45.87%。
2018年-2020年,东瑞股份获得供港活大猪配额分别为18.72万头、17.89万头和17.69万头。
此次上市,它想依托自主研发的“高床发酵型养猪系统”,以“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生态养殖”经营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养殖场,力争在未来3年内企业生猪生产规模达200万头,饲料生产规模达70万吨,年屠宰加工生猪量达100万头。
同年5月19日,证监会披露德康集团境外上市申请。德康集团是较早探索AI养猪的企业之一。
2018年初,阿里云与德康集团宣布合作;2019年,德康“AI养猪”项目取得关键性成果——德康ETP智慧养殖最佳实践方案落地,并在四川自贡、重庆合川、江苏泗洪等地投入实际应用;今年5月,德康集团又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携手推进智慧农业生态应用。

5月27日,泰国首富谢易初旗下的正大股份披露招股书,将冲击沪市主板IPO。招股书显示,正大股份拟通过IPO募资150亿元,扩大在中国的饲料、生猪养殖及屠宰业务的产能。
作为中国首家外资企业,正大股份早在1979年就已进入国内市场,但从未详细公布过自己的生产业绩。借助此次拟上市契机,它首曝历年各大业务详细数据:
饲料业务一直是正大业务发展的起点,公告显示,正大股份饲料产量从2018年的781.37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950万吨,销量仅次于新希望(2392万吨)和海大(1466万吨)。
养殖方面,正大采用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合作模式。2018-2020年,生猪出栏量分别为429万头、419万头和432万头,仅次于牧原(1811.5万头)、正邦(955.97万头)、温氏(954.55万头)和新希望(829.25万头),位列上市猪企前五名。
公告显示,2020年,正大整体PSY指标已达25.4头/年,超过牧原PSY24,温氏PSY20。
此次计划登陆A股,表明了其坚定做多中国市场的决心。

面对猪价下跌,“新秀们”纷纷拥抱资本市场,准备融资大干一场。而原本就在A股中“冲浪”的前辈,与之相比就显得谨慎许多。
成本控制是它们一致的选择:
牧原推行低玉米豆粕配方,使每头猪的成本节省28元,总计节省5.6亿元。





潮水终将退去,谁才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