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贵州2021年生猪任务:生猪存栏1600万头,出栏1800万头

发布时间:2021-03-23 09:33    作者:.    来源:贵阳网    查看:
    3月18日,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2021年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指出着力提升生猪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绿色化、融合化和品牌化“六化”水平,是贵州今年持续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方案》明确了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以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行“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提升“六化”水平,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生猪产业现代化进程。

    贵州生猪产业新一年的目标任务:2021年,全省生猪存栏1600万头,出栏1800万头,猪肉产量160万吨,产值600亿元;规模化养殖比重达45%以上,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10家以上,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2%以上。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全产业链;坚持龙头引领;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

    此外,《方案》明确了今年的六项重点工作。

    着力提升规模化水平。推动“三个100万”生猪养殖基地和65个生猪省级重点项目加快释放产能,今年新增40个省级生猪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3000家以上。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牧场发展,持续开展“大场带小场”行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组织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着力提升标准化水平。研究制定“贵州生态猪”相关标准,制修订标准5项以上。指导社会团体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等目标市场,研究制定贵州生猪相关团体标准。继续实施标准养殖“双千项目”,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和养殖场规模大小,分类推进300个以上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升级。聚焦规模养殖场,以非洲猪瘟防控为重点,持续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场)创建工作。创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3个,示范带动周边养殖场标准化建设。

    着力提升良种化水平。按照“常规品种出成效,特色品种走高端”的思路,围绕中高端消费市场需求,以地方特色品种和引进品种为育种素材,支持建设地方特色生猪育种创新平台2个,力争1-2家种猪场进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加强遗传资源保护,支持建设省级种公猪站1个、改造升级企业种公猪站50个以上。

    着力提升绿色化水平。积极推行“集中繁殖、分散育肥,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减少粪污处理压力,积极推广猪-沼-菜(粮、果、茶)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指导9个县(区)探索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机制,实现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加强饲料中超剂量使用铜、锌等问题监管。

    着力提升融合化水平。鼓励养殖、屠宰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自建、联建、订单、协议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利益联结机制,新增培育产业化联合体1-3个。深入推进屠宰加工厂标准化示范创建,积极推进猪肉精细化分割,不断扩大中高端产品生产规模。培育壮大黔五福、盘县火腿等品牌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力争将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年营业额提高到5亿元,生猪产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10家以上。鼓励支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将贵州生猪产品上网销售,实现线上与线下经营销售相结合。

    着力提升品牌化水平。积极培育“盘县火腿”“黔北黑猪”“毕节可乐猪”“从江香猪”“江口萝卜猪”等区域公用品牌5个,集中培育富之源、五福坊等知名企业品牌3个以上,做大做强贵州风味肉、黔式香肠、凉都跑山猪、礼奇腌腊食品、鼎嘟嘟等产品品牌5个以上,不断提高品牌价值。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力争新增认证产品1-2个。

    为了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方案》提出用五大保障措施为生猪产业保驾护航。

    强化统筹协调。严格落实“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逐级分解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形成产业发展推进合力。

    强化政策扶持。省、市、县三级要统筹相关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基金申报、担保增信等方式推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有效提升圈舍、土地经营权、大型养殖机械、生猪活体作为抵质品的贷款好操作性和易落地性,深入推进“黔猪贷”金融创新。生猪养殖用地严格按照《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执行。落实生猪生产执行农业生产电价的用电政策,加大环保政策支持。

    强化科技支撑。继续支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着力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难题。围绕制约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技术瓶颈,支持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组织省内外科研队伍进行联合攻关。加快补齐产业人才短板,实施产业人才倍增计划,充分发挥各级生猪产业专家(技术干部)作用,组织开展基层场长型人才培训。

    强宣传引导。挖掘生猪产业发展鲜活经验,总结推广一批发展模式、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做到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赶有标杆。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激发崇尚创新、勇于创业的热情。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解读产业政策、宣传做法经验、推广典型模式,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强化跟踪问效。完善“半月调度、季度督导、年末评价”工作机制,加强生猪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情况的调度和督促指导。充分发挥督导和评价工作结果的运用,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市(州)、县,在财政扶持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州)、县,视情况执行财政扶持资金调减、约谈提醒、通报问责等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