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新说,东北民猪作为国家级保护地方猪种,是十分宝贵的遗传资源。民猪的部分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等成分,均为引入猪种的2倍以上。尤以肌间脂肪含量较高、口感香嫩润滑最为突出。但同“洋猪”相比,民猪在饲料报酬、饲养周期、瘦肉率等方面尚存一定差距。
“本土种猪的保护和培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生猪产业安全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但它又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外部效应明显的种质战略事业,单纯依赖市场,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对此,杜宇新建议,请国家农业农村部牵头,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制订东北民猪种业振业规划,并组织东北三省设立民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目前全国共有地方猪保护区7个,东北尚属空白)。请国家科技部牵头,设立科研专项,加大民猪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力度,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尽快突破瓶颈制约并完善配套技术。请国家有关部门牵头,设立本土生猪种源保护基金,从进口猪肉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本土生猪种源的保护与培育。给予适当政策扶持,引导和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东北民猪的保护与开发。
杜宇新建议,坚持保种、育种、利用协同,企业、科研、政府协力,共同促进民猪资源的保护、研发与利用,确保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美味猪肉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