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21两会 | 刘永好:未来两三年猪周期将加速见底

发布时间:2021-03-04 14:38    作者:侯润芳    来源:新京报    查看:
    近年来,互联网、房地产等企业跨界养猪引发热议。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京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今年全国“两会”即将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表示,目前猪产能逐步提升,肉价逐步回归。在两三年内,猪周期又将加速见底。为预防产业“一哄而上、一冲就散”,因资本过热推动产能严重过剩,有必要着眼长远,出台一系列引导政策。

    刘永好指出,近两年来,出于防控非瘟、环保升级、政策鼓励、肉价高企等原因,龙头加大投资、大量工商资本涌入,猪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16个月增长,产能逐步提升,肉价逐步回归。“按此增速发展,在两三年内,中国的生猪存栏量将达7亿-8亿头,远超我国市场消费量,猪周期又将加速见底。”刘永好说,为预防产业“一哄而上、一冲就散”,因资本过热推动产能严重过剩,甚至在下轮猪周期下行冲击时,出现“还不上贷款就杀母猪、砍猪场”的极端情况,有必要着眼长远,出台一系列引导政策,规划好、调控好、储备好、利用好现有生猪产能。

    那么,如何推动生猪行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刘永好在提案中给出了四个建议:

    第一,继续支持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小散户适度养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小散户加快转型升级。要针对家庭为主的散户,一方面由国家提供一定信贷政策支持,鼓励恢复生产;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养户改造全封闭式猪场,提供技术、动保、融资等多方面支持,鼓励开办中短期培训班,通过“以大带小”、“以新带老”、“输血联建”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养户特别是4050人员迅速转型成为适度规模的新型养殖经营主体,帮助中小养户重塑信心、恢复生产,让产业有人干、乡愁有所依,实现传统养猪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设置有梯度的准入资格,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预防产能过剩,以支持符合行业资质、长期扎根农业、拥有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企业规模化发展。参考农业发达国家对产业的调控经验,对10万头以上规模的养猪企业设置许可证/行业准入制。类似措施主要包括:(1)规模控制:与区域存栏总量对应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如一区域指标已满,需从现有养殖户中转让资质;(2)技术门槛:有多年从业经验的猪场技术人员要占到总雇员一定比例,以配备必要的兽医、检验、环保工程人员为准入基础;(3)环保门槛:设置与产能对应的环保及生物安全级别准入制,保障猪场粪污消纳能力、生物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4)投资门槛:资金要有明确的来源、计划和安排,预防金融风险和骗补等行为。

    第三,细化养猪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快健全环保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的行业标准、以政策形式规范为防控非瘟新增的产业用地需求。在猪价下行期,猪场粪污治理是成本大头。猪产业环保设施、粪污副产品的市场化、资源化利用才能够真正反哺产业、长期发展。应加快健全与完善生物有机肥生产标准及行业补助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环保投入应设置基础投资额比例,后期补助应多线并举,以“整县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政策为依托,多方面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格局。在防控非瘟而新增的新标准、新技术基础上,以政策形式规范养殖用地的新需求,明确将猪场自用饲料加工车间以及洗消用地纳入养猪建设用地审批范围。

    第四,构建打通全产业链的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以科学预测、及时调控投资、产销、供需关系。建议农业农村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实现饲料、育种、养殖、屠宰、加工、消费终端各环节数据共享,密切监测全产业发展动态,定向定时公布相关产能数据,引导理性投资,以降低猪周期波动幅度,减少信息滞后带来的猪周期波动的风险。加大遴选一批专业技术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之尽快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创新战略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