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的SARS事件到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中间隔了约18年。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动物疫病、人类疫病,还是人畜共患病,这些过去发生过,未来依旧存在。但是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应该分析和不断总结如何沿着人类的食物链和生态链进行控制,避免病毒从动物向人的传播。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冠疫情对奶业产业链影响巨大。虽然疫情初期奶业生产遇到了各种困难,但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医生都倡导喝牛奶,将牛奶的营养和免疫力两者相联,所以今年6-8月,我国居民饮奶意识提高,牛奶消费非常好。为此,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总结了新冠疫情给世界带了的深远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以及从中应该吸取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是保障食物链。今年2月份,许多牧场牛奶运不出来,生产资料运不进去,当时交通运输部不断发文,要保障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与供应。在荷兰,疫情影响也很严重,菲仕兰和荷兰的其他一些乳企也都面临着物流中断的影响,因为收奶的卡车运输司机要往返于不同的家庭牧场,存在与奶农直接接触的风险,但是菲仕兰公司有严格控制的运奶流程,不和奶农直接接触,工厂也是分班次轮岗,跨企业跨地区全天候交付原奶,保障了生产资料能够运进牛场,也同时保证了原奶能够运出牛场。另外一点就是荷兰对整个奶业的支持,全荷兰奶业同行经过自发组织和奶协协调签署了互助协议,所以荷兰奶业上半年受到了非常轻微的影响,整个欧洲的牛奶产量今年1-8月份增长了1.9%。相比之下,肉类行业影响就较大,美欧屠宰场工人出现了感染,屠宰场关闭。
二是数字化是新的市场方向。新冠疫情以后,大家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许多人都在家办公,学生们3-7月份基本在家进行线上教学,远程教育和培训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家的线上购物和生活习惯也已经形成,这是疫情对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影响。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在新冠疫情期间,也组织了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开展了线上培训,2020年2-6月,中荷奶业发展心举办直播论坛 6期,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0万,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布相关报道90多篇,推广媒体平台14个,微信平台累计点击量约14万。
三是保障饲料和饲草的供给。今年4月份,一些牧场生产资料运不进去,牧场面临着缺草或缺料下如何调整配方、奶牛单产的影响如何降到最低、怎样提前准备抵御6-7月份到来的热应激等系列问题。因此,牧场尤其是超大型牧场要稳定生产资料供应,特别是进口饲料如果储备不足,影响比较大。另外,还亟需解决的有牧场的库存压力,是不是有可备选的资源,考虑可持续循环奶业的发展模式和通过种养结合方式实现饲料向本地化的转变。比如2020年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受降雨和台风影响,玉米生长、收获受到影响,收储压力较大,而受玉米价格的上涨,青贮价格必将上涨,某些地区青贮收购价已经超过600 元/吨;今年1-7月,苜蓿草和燕麦干草的进口量与进口价格也在持续上涨;精饲料价格有上涨的趋势,牧场的饲料成本将升高。要提升我国奶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外购日粮原料的巨型农场需要制定应急计划,因此,建立我国种养结合的养殖体系,解决粗饲料就地就近供给,发展循环奶业是大势所趋。
四是提供营养丰富的奶制品。新冠疫情下,大家对牛奶的营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众多抗疫和营养专家建议多喝牛奶以提高免疫力,国家政府网上也发文“防治疫情需尽量保证每天食用300克牛奶”,这些对推动牛奶的消费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宏观形势的复苏和政策的支持,开启“双循环”经济模式,使乳品市场恢复加快。
后疫情时代中国奶业的分析
奶业上下游企业上半年经营恢复良好,乳业龙头世界排名跃升



政府关注和重视奶业。新冠疫情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奶业振兴工作,据中国奶业协会不完全统计,今年1-4月,中央及相关部委累计发布奶业相关政策达72条。
奶源基地建设加速。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年牛场数量下降15%;据全国畜牧总站数据,2019年商品化生鲜乳产量2044万吨,可见我国原奶还是较少的。2019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调研规模养殖荷斯坦奶牛471万头,单产8.9吨,商品化生鲜乳2300万吨,和新西兰差不多,但是我们要供给14亿人口。因此,从今年2月28日开始,各地的奶源基地建设热情高涨。
大牧业集团存栏、产量上涨。2017-2019前40位养殖集团奶牛存栏增长8.3%,牛奶产量增长27.3%;大牧业集团奶牛存栏2018比2017年增速达6.7%,2019年比2018年只有1.6%。2019年排名前40位的大型牧业集团约有奶牛存栏195万头,中国的万头牧场超过80个,这种情况也是世界罕有的。但我们也应该反思是否合适,有些地方土地是否配套,周围的饲料资源是否能满足生产,牛场粪污是否有足够的土地消纳等等。


中荷(国际)奶业的合作与转型
发布中国奶业白皮书(2020)。今年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完成了《中国奶业发展白皮书(2020)》,白皮书包括了中国奶牛养殖业、乳品加工业、乳制品消费、奶业贸易以及奶业科技的发展等篇章,涉及到食品安全、供需关系、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以及产业链管理、竞争力等多个方面。
我国生鲜乳价格和质量。缺奶导致供需关系发生一定变化,导致生鲜乳价格从7月份一直呈现上涨的势头,养殖企业今年的效益较好,公斤奶利润空间达到0.4-0.8元/kg。


科学技术创新的作用。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及企业共同合作,在人才培养、产业培训、人才国际交流和实践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人才培养的同时,针对原来奶品质对超高温灭菌乳稳定性的影响、玉米秸秆在中国牧场的使用、奶牛热应激等产业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心开展的实践培训,如“奶牛大学”、奶牛信号学培训班、主题深度培训班等总计培训902人,为中国培养出220位有国际资质的奶牛信号学培训师以及70余位奶牛营养师。培训师的学习和培养模式是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国际合作培训项目的创新。
公共宣传与市场推广。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也和众多媒体广泛合作,进行宣传。在与公共宣传独家合作伙伴《中国乳业》杂志社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1-9月,全网累计发布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内容报道共计150篇,推广媒体平台达18个,微信平台累计点击量约17.8万;其中,乳业资讯网平台发布35条,累计点击量约10.66万;SDDDC官方微信发布50条,累计点击量约4.5万;SDDDC官网发布信息15条。
此文根据李胜利教授在中国奶业大会《荷兰可持续奶业产业链经验分享》论坛中所做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