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内蒙古牛奶加工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年产值达1655亿元

发布时间:2020-09-02 11:27    作者:.    来源:内蒙古政府网    查看:
    世界奶业看中国,中国奶业看内蒙!“中国乳都”内蒙古是名副其实的“奶罐子”,牛奶产量、奶业竞争力和奶制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牛奶加工产业规模更是居全国第一,产值达到1655亿元,成为超千亿级产业,在刚刚发布的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草原双雄伊利、蒙牛分别跻身8强,分列第5位和第8位。

    近年来,在政策效应带动下,内蒙古奶业振兴走上了快车道,奶牛存栏、牛奶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2019年,内蒙古奶牛存栏122.5万头、增长1.38%,牛奶产量577.2万吨、增长2.06%,规模奶牛养殖收益每头牛达到了年均5000元左右。

    9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召开了全区奶业振兴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自治区奶业振兴整体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刘永志就内蒙古自治区奶业振兴整体情况做了介绍。他表示,奶业惠及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奶业振兴工作,切实把推进奶业振兴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积极主动承担起率先实现奶业振兴的责任。2019年8月,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奶业振兴的瓶颈问题,把发展家庭经营奶牛规模化养殖场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以奶农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系。鼓励和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做优做强,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补短板意识,全面梳理奶业发展的短板与差距,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向全社会发出了振兴奶业的强烈信号,为奶业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党委政府强力推进

    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将奶业振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对奶业发展进行调研,集中研究解决奶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重大项目落实落地。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和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亲自出席奶业重大项目签约和开工仪式,布局奶产业发展,全力推进奶业振兴。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奶业主产区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或建立联席制度,相继出台了奶业振兴意见,明确了主攻方向、措施及发展路径,切实推进奶业振兴工作。

    二、强化政策引领作用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奶业振兴战略部署,使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确定的政策更加细化、实化和具体化,自治区政府再次出台《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共有七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大种养结合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奶牛养殖青贮和苜蓿等优质粗饲料供给;二是提高奶畜养殖设施装备补贴标准,推动提升养殖和粪污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三是加强种源建设,加大培育国际国内优秀种公牛力度,开展性控冻精补贴;四是加强中小养殖场改造升级,提升奶牛标准化养殖水平;五是加大民族特色乳制品加工支持力度,推动加工多元化发展;六是提供用地政策支持,解决奶牛规模养殖用地短缺问题;七是强化养殖金融保险支持,解决养殖环节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的问题。与此同时,为规范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提高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自治区政府又出台《推动全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振兴插上腾飞的的翅膀。自治区相关部门借势持续发力,制定《奶业振兴行动计划》和《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总体方案》,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具体工作举措,引领全国奶业发展,推动内蒙古实现奶业率先振兴。
    
    三、强化财政金融用地支持

    推进奶业振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放大资金支持效应。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4亿元,一是对奶畜优质粗饲料进行全覆盖补贴,持续提升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对集中连片种植优质苜蓿500亩以上、具备节水灌溉和机械化收储条件,并与奶牛养殖场户建立购销合同的种植户、种养结合户及种植企业进行全覆盖补贴,每亩补贴600元;对奶畜规模养殖场收储全株青贮玉米、苜蓿干草和燕麦进行全覆盖补贴,以“先储后补”方式,每吨补贴50元。二是加大种源基地建设扶持,持续提高单产效益。对完成年度培育国际国内排名种公牛任务的育种企业进行补助奖励,每个每年平均补助奖励1000万元,奖励资金重点用于与核心育种场开展公牛培育以及DHI性能测定等;实施30万头能繁母牛优质性控精液补贴,每头补贴120元,加快母牛扩群增量,补贴方式采取“现增后补”;完成2万头良种奶牛进口,每头补贴5000元,提高母牛质量,补贴方式采取“先见后补”。三是加大中小奶畜养殖场提升改造扶持,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每个平均补贴60万元,补贴额度视存栏规模采取差异化补贴,补贴方式采取“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资金重点支持中小养殖场开展养殖设施设备改造、饲草料生产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自办中小型乳制品加工厂等。四是支持民族奶食品小作坊标准化升级改造,每个平均补贴50万元,补贴额度视加工规模采取差异化补贴,补贴方式采取“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资金重点用于生产设施、加工制作、冷链运输、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五是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优先支持奶牛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所有奶牛规模养殖场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套。与此同时,推动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促进银企对接。会同自然资源厅出台改进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相关规定,提供用地政策支持。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投入资金312亿元。

    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推进奶业振兴,乳制品加工企业必须更好发挥作用,引领带动民族奶业做大做强。自治区积极推动伊利蒙牛等龙头乳品企业在五大优势区域布局自有奶源和加工基地,在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启动乳业智慧谷和奶牛生态乳业园区建设,大力建设全国领先的奶业集中集聚发展优势区。预计3-5年新增奶牛100万头,加工能力翻一番。

    五、全力推进民族奶产业发展

    打造加工企业集群,既要鼓励和支持乳品企业做优做强,促进中小乳制品企业差异化发展,也要鼓励民族乳制品特色化发展。自治区对支持民族奶制品特色发展量身制定了含金量高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奶源基地建设、饲草料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培育方面加大扶持,积极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提档升级。一是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100个民族奶制品手工坊标准化升级改造试点,重点支持生产设施、加工制作、冷链运输、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二是安排2亿元奶牛中小规模养殖场提升改造资金,重点支持牧区发展乳肉兼用家庭牧场和合作社,特别是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推动乳肉兼用西门塔尔和三河牛适度规模养殖,推动机械化挤奶,突出解决民族奶食品加工奶源不足问题。三是市场监管部门重点解决手工坊发证许可、工厂化民族奶食品加工SC认证、质量检验检测、商标注册和品牌推介等方面的困难。特别是共同推进100个民族奶食品试点建设和 “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四是加大对民族奶制品宣传力度。结合“爱上内蒙古”品牌短视频和《内蒙古味道厨房》系列宣传活动,加大线上宣传推介。利用旅游景区、餐饮店生产加工演示区域和体验区域,现场演示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制作,提高民族奶食品影响力和美誉度,让锡林郭勒奶酪等产品成为内蒙古奶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六、坚决守好质量安全底线

    质量安全是奶业的生命线,不仅关系整个行业,也关系到国家形象、地区形象。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一是严把原料奶生产质量安全关,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养殖,对饲料、防疫、养殖环境、饲养方式、养殖技术等奶牛养殖的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控,确保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原料奶。2019年规模牧场乳脂肪、乳蛋白的平均值分别达到4.09%和3.39%,体细胞平均值19.62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二是严把原料奶收购运输质量安全关,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对奶站、运输车辆实现抽检全覆盖,强化检打联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连续12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三是严把乳制品加工质量安全关,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检验检测,压实乳制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全面检查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条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检验能力等情况,对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抽样全覆盖。在民族传统奶制品主产区,建立健全民族传统奶制品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启动移动检测车开展免费巡回检测,为民族奶制品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