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王中┃国家这样支持你,究竟要不要上?

发布时间:2020-03-24 15:17    作者:王中    来源:谋易智造    查看:
    这几年太刺激了,所以,很多东西也就见怪不怪了。对于普通的中国人,经历了股市暴跌、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对于农牧业的人来说,还要增加环保狂拆、非瘟疫情、畜禽价格暴涨暴跌,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这几年中,所以,大家心脏的承受能力普遍提高很多。不过,由于经历的多了,有些事放在过去是大事,在今天就引不起多大的关注了。
 
    但作为一个行业人,有些事还是要认真思考一下,因为它有很强的时效性,错过也就错过了,时光没办法倒流。
 
    一、发改委的“十六条”

    3月1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农业农村部发了一个《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生猪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这是我记忆当中以发改委名义发布的促进生猪养猪发展政策最多的一次。《意见》发出时,《第一财经》采访了我,不过,限于篇幅很多话还是没有说透,今天就再深度的谈谈。
 
    很显然,这个《意见》的出台是基于当下特殊的背景。
 
    一个是最高领导人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最高领导人强调,要加快发展生猪生产,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确保实现恢复生产目标。”
 
    二是产能恢复缓慢、供需关系不平衡。肉价过高的时候有关部门会出手干预,而对于母猪和仔猪的价格并未干预。市场是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出真实的情况:两广地区7kg仔猪的价格已经高达2300-2500;50kg三元母猪每头5000元;40公斤二元母猪报价8000元。大家都知道,供需关系决定价格!那么,如此高的价格反馈了什么?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中小微猪场在疫情风险压力下复养积极性不高,两部委为鼓励复养,出台这样的十六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除了两部委的这个《意见》,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和银保监会三部委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生猪稳产保供的通知》,通知提出:将安排不少于500亿元贷款支持生猪复产。另外,为了鼓励中小散复产,将享受临时贷款贴息补助政策的规模猪场条件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为年出栏500头以上。年出栏500头以上,也就是母猪2、30头的样子。算是也惠及到了专业户这个层面。
 
    综合这两个文件,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只要你愿意养,一路开绿灯,想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当然,暂时这还只体现在上面的政策层面,地方上如何执行还有待观察。
 
    二、究竟是不是机遇?

    当然了,看到这样的消息,很多人(尤其是那些过去有较大损失的)会产生情绪:早干嘛去了?!不过,情绪是魔鬼,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是不是利好?

    这些政策的集中出台,在我的记忆中是从未有过的,这些政策未必能全部拿到,但首先有利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大大改善。比如,自然环境部就在近日调减了14000个禁养区。而在前几年,盲目扩大禁养区成为很多地方的养猪人的不堪回首。
 
    另外,我们再分析一下对谁更利好?

    其实,即使没有这些政策,雄心勃勃的大企业也要迅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和时间赛跑。如今有了宽松的环境和各种支持,对他们可谓是如虎添翼。比如解除对建楼房养猪场的限制,更宽松的用地政策,乃至生物资产可以抵押贷款,这些都是过去困扰规模企业发展的瓶颈。
 
    很多中小微养殖场反映这些政策很难落实到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担忧不无道理。的确,很多地方给更愿意支持规模企业,可能会出现“雨量”不均匀的情况。其实,作为中小微不要过多去考虑别人得到了多少,而要考虑现在是不是自己的机会。
 
    机遇具有窗口期的特征,而非一直存在。要分析是不是机会,要从时间轴上来分析,往前看、往后看,现在是不是最好的时候。我个人认为,从猪价、政策、盈利空间三个维度来看,过去没有,未来也很难有,应该是历史上最佳的时机。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判断高潮过后的景象。
 
    三、几年后会是什么样?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有这样一个历程:市场机会-先觉者进入-市场和机会变大-高获利期-大资本进入-产能暴增-普遍亏损-大资本失去兴趣-去产能-供需平衡-稳定低利期。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逻辑。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当下中国民间的闲置资本多,投资机会少。作为万亿级足够大的市场叠加当下的暴利期,正是资本最喜欢的机会。所以,《意见》也很清晰的是支持“民营企业”。
 
    我们来推演一下:资本蜂拥而入的结果是什么?自然是产能过剩!今天大家都在抢着建设和租赁,而产能尤其是固定资产严重过剩的时候,很多资产也会大大贬值,那些租赁猪场的也是挑肥拣瘦。所以,虽然眼前能看着暴利,还要考虑潮水退去时的景象,是你可以接受的吗?
 
    我们观察到一些大企业都在建设或规划自己的屠宰厂,除了地方政府有政策支持建设产业链外,考虑到未来猪价振荡期的风险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我们主办的“中国农牧行业领袖网上论坛”上,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先生的那句:“自建屠宰厂,无关盈利、事关生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很多大企业的想法。
 
    纵观过去的历史,一旦产能过剩,就会有调控之手介入:煤炭、钢铁、化工、造纸等行业无不如此。我想,作为产生污染的大户,养殖业会例外吗?很难!
 
    当然,考虑到就业和民生,部分地区会对中小散有一定的容忍度,所以,中小散不会完全的消失,但门槛一定不会比现在更低。而且,一旦达到了恢复产能、保供给的目的,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就不会再延续。
 
    如果还想在这个行业继续做下去,我们应该思考:

    1、如何利用这个政策最宽松的时期让自己的猪场上一个台阶,拿到合法的手续?

    2、那些业务主要针对中小散的上游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
 
    这些都是应该未雨绸缪的。
 
    清代的陈谵然有句话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未雨绸缪是远见,是经营者的基本修养。其实,是倾囊而投、适可而止还是见好就收,取决于自己的战略、资本和执念。今天的选择,大多就是明天的结果。理性的决策,是对自己的人生和企业负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