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现代化生产”提高生产供给能力。大家知道,厦门地方比较小,耕地相对比较少,所以我们通过向科技要供给,在整个供应体系上,打造“本埠基地+外埠基地+合作基地”的供应体系。在本埠基地建设方面,主要是大力提升现代化和规模化,提高科学含量。在外埠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与其他兄弟省市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有效补充了我们本地的供给。比如我们在本地生猪养殖上主要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同时建立了外埠基地,外埠基地和厦门享受同等的补贴政策,合作得非常好。
二是“多元化布局”提升市场流通能力。我们现在构建的是“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三级流通网络。在区域性批发中心方面,厦门的区域性批发中心可以辐射周边地方,不单单是保障厦门,这样充分发挥了“蓄水池”的集聚效应。在合理布局“菜篮子”零售网点方面,现在各个社区的网点平均达到20个以上。同时配套建设冷藏设施,扩大冷链覆盖面和冷藏库容,以确保食品的品质。在发挥国有企业保障主渠道作用方面,我们把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纳入到突出的公益性考核,通过以国企为核心,把农产品供应链做得比较完整。
三是“全程化监管”强化安全管控能力。我们重点加强重要产品的追溯体系建设,率先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可追溯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现在这个平台已经涵盖厦门6.73万家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的产品都纳入平台管理。同时,逐步构建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下一步我们想在防控上多做文章,加大重点供厦食品标准体系建设。
四是“精准化调控”增强市场保障能力。我们完善“菜篮子”的价量监测、储备和应急响应机制,猪肉储备量是国家下达任务的2.1倍。应对非洲猪瘟时,我们采取提高生猪调运的补贴标准、鼓励跨省冷鲜肉的调运、增加替代品的调运补贴等措施,保障市民需求。同时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物价联动挂钩,落实平价商店制度和困难群众补贴,确保能吃上肉。
下一步,我们将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市场监测,畅通流通保障,严把食品安全,适时精准调控,落实好稳定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促进增养补养,保障猪肉供应,确保“两节”“两会”期间“菜篮子”供应的量足、价稳和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