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广西家禽业70年(1949-2019)伟大成就简述

发布时间:2019-12-25 15:34    作者:.    来源:广西家禽业协会    查看:
    广西家禽业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方式及饲养技术从传统落后到现代化;从引进品种到自主培育品种,国审品种从无到有;产业规模及地位从小而落后到大而领先;科技进步助推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等方面。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并显示了各级专家到广西指导产生的“专家效应”。

    一、生产经营方式及饲养技术从传统落后到现代化

    广西家禽业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农家副业,民谚称:“养鸡买油盐,养猪为过年”的时代,千家万户的零星散养;以鸡、鸭、鹅、鸽生产为主,其中鸡数量最多,其次是鸭,再次是鹅,鸽较少。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逐渐增加鹌鹑、山鸡、珍珠鸡、鹧鸪、火鸡、鸵鸟等特种家禽的养殖。

    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养禽业有了较快发展,通过引进良种、创建大、中型种禽场、养殖场和配合饲料加工厂以及发展专业户等措施,使家禽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日益增长。

    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各项政策的落实,广西家禽业实行国营、集体和个人一起上的方针,生产开始向着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鸡的饲养方式从地面平养到网上平养到笼养人工受精、养殖设备纵向通风、湿帘降温、分区域饲养等先进工艺,鸭从稻田放养发展到地面分栏圈养或笼养、从水面养到旱养。特别1995年,时任县级玉林市副市长的庞宏志三次带领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到广东温氏集团参观考察,并是全国首个引进“公司+农户”集约化经营,在兴业县推广成功,之后,由参皇集团率先推广到全广西采用“公司+农户”成功,从而有效加速广西家禽业的高速发展。

    1999年以后,岑溪外贸鸡场和玉林的一些养鸡企业接连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再次树立榜样,“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广西迅速发展。
    
    2002年至2006年,通过规划区域布局、推广优势品种、培育优势产区、扶持龙头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等措施,家禽业在继续发展的同时开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并形成了桂东南三黄鸡、南宁柳州桂林麻鸡、沿海地区水鸭和鹅等优势产区。

    2007年以来,现代养殖突飞猛进,鸡场建设与生产设施更新改造,采用新型材料建标准栏舍,功能分区越来越专一,布局进一步科学合理化,环境美化、绿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一鸡一管人工授精、环境控制自动化、疫病净化与防控等先进饲养工艺与新技术进一步广泛推广。

    二、从引进品种到自主培育品种,国审品种从无到有

    20世纪80年代以前,广西除了外贸出口基地的鸡场饲养地方品种三黄鸡以外,其他的品种主要从外省引进。80年代初期,外贸系统的几个鸡场以广西三黄鸡的不同品系为素材分别选育出博白三黄鸡、岑溪古典三黄鸡、玉林三黄鸡等优良鸡种,同时以广西大学潘广燧教授为首的育种小组,利用霞烟鸡和红布罗等鸡种为素材,培育出广西新黄鸡,开创了本地鸡种杂交利用的先河。90年代至本世纪初,广西畜牧研究所、南宁良凤公司以及区内几个大鸡场在地方鸡种中导入矮小基因、隐性白基因,采用品系配套等现代育种手段,先后育成了良凤花鸡、银香麻鸡、柳州麻花鸡、凤翔麻鸡等地方鸡种配套系。

    2008年以前,广西没有一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2009年以来,在主管部门推动、国家各级专家指导以及企业的努力下,截至2018年,已有良凤花鸡、金陵黄鸡、金陵铁脚麻鸡、凤翔青脚麻鸡、凤翔乌鸡、桂凤二号黄鸡、金陵花鸡、黎村黄鸡、鸿光黑鸡、参皇1号、鸿光麻鸡、金陵黑凤鸡共12个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获得配套系新品种,取得国审品种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十三五期间”获得国审品种数量5个。这些品种已在国内20多个省市区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为家禽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继续开展选育及报批的配套系有金陵乌鸡、桂香鸡、富凤鸡麻鸡、园丰麻鸡、港丰瑶鸡、参皇鸡2号等。

    三、产业规模及地位从小而落后到大而领先

    1949年广西家禽存栏数为1307万只,禽肉产量1.1万吨;1957年末家禽存栏数为3563万只,禽肉产量4.27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172.6%和288.18%;1975年家禽存栏数3708万只,1985年达到9706.34万只,禽肉产量10.24万吨,分别是1949年的7.4倍和9.3倍;2006年底,家禽存栏量达2.76亿只,出栏7.16亿只,禽肉产量105.5万吨,存栏量和禽肉产量分别比1985年增长184.9%和930.27%;

    2007年以来,家禽出栏量和产肉量位居全国第四位,其中黄羽肉鸡居全国第二位。家禽产业已成为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农业产业之一,被自治区列为广西“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的优势产业之一。2018年家禽年出栏量达到8.49亿只,禽肉产量138.83万吨,禽蛋产量22.31万吨,家禽产值340亿元,占畜牧业产值比重34%。

    2011—2018年广西家禽及禽产量生产情况

    尤其是2015年以来,广西持续加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积极推进家禽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家禽规模养殖比重由2010年的45%上升到2018年的70%左右,基本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格局。目前,广西年产种苗或出栏肉鸡(鸭)3000万只的企业有13家,全国黄羽鸡20强企业有10家在广西。其中,参皇集团、凤翔集团、桂柳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优质鸡企业获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以参皇集团、岑溪外贸鸡场有限公司、富凤公司、鸿光公司、港丰公司、凤翔集团、祝氏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了7个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引领带动养禽产业发展。比如,桂柳集团在全国9省(区)32个市(县)拥有50余家子公司、与农户联办的联营场6100个,公司建有7个祖代种鸭公司,父母代种鸭存栏690多万羽,年种蛋孵化量约11亿枚,直接生产商品苗约10亿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种鸭养殖集团。参皇集团在全国3省(区)12个市(县)拥有20余家子公司、合作农户8000多户,公司存栏祖父母代种鸡存栏250多万羽,年种蛋孵化量约2.5亿枚,生产销售商品苗约2亿羽,年出栏肉鸡8000多万羽,规模位居全国同业前三。

    四、科技进步助推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围绕行业发展需求,在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和畜牧局的科技经费支持下,重点开展家禽良种选育繁育、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研究,开展技术标准制定、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推广等,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促进广西家禽业经济持续发展。共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40多项。标志性成果有:

    1983——1991年,博白外贸鸡场实施“博白三黄鸡的选育研究”项目采用系谱选育,经五个世代培育了A、B二个品系,F代作肉用鸡饲料,120日龄体鸡体重1.5公斤,阉鸡2公斤,料肉比3.6:1,体型外貌趋一致,且保持本地三黄鸡优良肉质味,1987年至1990年销港活鸡30万羽,创汇78.6万美元,比同类产品多创15万美元,推广种苗150万羽,累计社会效益300万元以上,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1991年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1992年,自治区畜牧总站与各地、市、县畜牧部门在全自治区共同组织实施“3000万羽/年家禽饲养综合技术开发”星火计划项目,项目采用“五推广”综合技术。即推广良种,推广人工孵化育雏,推广配(混)合饲料饲喂,推广小群多批次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技术。3年内项目覆盖到全自治区88个县1090个乡(镇)14795个村151万农户中,累计应用综合技术饲养家禽19975万羽,出栏肉禽15033万羽,生产禽蛋4354万公斤,家禽育雏成活率达91%以上,饲养期鸡(1.25公斤出栏)100天、鸭(2公斤出栏)55天、鹅(公斤出栏)80天,料肉比为鸡3.6:1、鸭2.82:1、鹅2.4:1,死亡率为鸡8.86%、鸭4.06%、鹅1.42%。

    1993——1995年,玉林市兽医站组织实施“大棚饲养三黄鸡技术”推广项目,随后各地出现了“山地养殖”、“果园养殖”生产模式。

    1989年以来,广西畜牧研究所先后开展了广西地方家禽品种选育、营养与饲养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科技项目30多项,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5项,市级一等奖1项,厅级一等奖1项,厅级二等奖2项,厅级三等奖5项。获发明专利1项。主持制定广西地方标准11项。其中:基于广西地方鸡遗传资源评价的肉鸡新品种选育及绿色健康养殖技术集成应用,获201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本奖项创建了广西地方鸡种间遗传距离亲缘关系图普和遗传多样性数据库并应用,集成了现代遗传育种、养殖方式、环境控制、绿色添加剂应用、粪污发酵处理及信息化管理等5项技术,建立优质鸡高效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确定了培育新品种种鸡和商品鸡的营养需要量和饲养管理技术参数,取得国家审定桂凤二号黄鸡和金陵花鸡新品种2个,授权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2篇,制定了《发酵床养殖技术规范》、《林下养鸡技术规范》地方标准2项。新品种推广父母代种鸡119万套,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商品鸡1.5亿只,取得总产值246602万元,新增产值14526.19万元,新增利润10321.742万元的显著经济效益;并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农户3620户,其中3200户年户均养殖收入和利润收入2.5万元,420户年收入1.58万元。养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广西家禽业协会

             玉林市水产畜牧业协会

                   2019年12月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