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枫
安伟捷亚太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您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的鸡肉消费变化、养殖户赢利空间与白羽肉鸡引种、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的矛盾?
韩枫:鸡肉是最廉价的肉类蛋白质,料肉比低于其他畜禽;在环境影响方面,鸡肉生产明显小于其他肉类蛋白生产,排放少,用地少,节约水。饮食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食品加工业发展、城镇化发展、科技进步、饮食习惯及文化、身体素质与健康因素均密切相关,而不是由其中某一个因素来决定。
随着中国内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加上其他方面的因素驱动,饮食结构也将发生转变,鸡肉消费也将同步增加。但国家有关部门对肉鸡产业链的重视度、消费引导还不够,国内民众鸡肉传统消费方式单一,在居民家庭消费方面一直未有大的增长,不少人觉得鸡肉做菜比较麻烦,也不知道怎么去搭配。
目前,国内白羽肉鸡及其鸡肉市场整体向好。但是,随着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持续加剧,全球经济发展预期降低,增长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加之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白羽肉鸡引种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中国白羽肉鸡产业链仍面临困境,特别是白羽肉鸡各代次的鸡苗供给已出现严重短缺现象。
40年来,白羽肉鸡产业之所以在中国能得到迅速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快餐业的带动,更离不开种源的持续供给。纵观这些年的国内祖代白羽肉鸡引种,受限越来越大,且引种量越来越少。从初期可引进祖代、父母代到1995年只能引进祖代,从美国、英国等主要育种国引进到只能从非主要育种国的新西兰引进,从1991年的31万套、1997年的65万套到2007年的68万套、2013年154万套再到2017年的68万套,估计2018年引种在75万套左右。
2015年到2018年连续4年,引种量回落到上世纪90年代末、前10年的水平。引进祖代产能传导到商品代雏鸡供应,实际需要时间达26到28个月。如今,2011年到2014年超过100万套较高的年引种产能、2015年到2016年的引种产能已全部释放,而2017年新引种祖代产能显然不能满足90万套左右这一水平值。因此,造成各代次雏鸡苗价格高企,进而使得产业链增值空间被压缩,特别是广大肉鸡养殖户,虽然经历数年亏损后于2018年下半年开始赢利,但他们的赢利空间正在遭受来自非客观因素的吞噬。
据您多年对白羽肉种鸡育种及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国市场解决白羽肉鸡种源问题的可行路径有哪些?安伟捷会考虑在中国建曾祖代场吗?
韩枫:从国际畜禽育种发展史来看,已从科研机构育种转向商业化育种,且形成集团化、全球化发展态势。就肉鸡育种而言,从近现代100多年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来看,肉仔鸡育种成功的作用举足轻重。逾百年白羽肉鸡育种史,逾百年的家禽品种引进、繁育、推广与养殖,鸡肉消费在改变全球民众饮食结构中的作用居于首位。
白羽肉鸡育种方面,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全世界有20多家公司,如伊莎(ISA)、雪佛(Shaver)、塔特姆(Tatum)等育种公司的种鸡均被引进到中国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经过大约20年的发展变化,它们慢慢退出中国市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也在萎缩。现在,全球化的家禽育种公司仅两家:一是安伟捷,母公司为EW集团;二是科宝公司,母公司为泰森食品公司。
从种业安全角度来看,它有全球种业安全与某一国家和地区的种业安全两个层面。肉鸡等畜禽种业安全一样也包含这两个层面,前者关乎全球粮食安全;后者与某一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有关,亦与政策、战略等有关。毋庸置疑,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稳健的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和有序的国际贸易往来支撑,但目前这些支撑因素均未显现出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的迹象。
现在,受疫情发生与贸易争端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白羽肉鸡引种只能从一些祖代鸡产能较小的国家引进。目前,美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均已封关且尚未复关,祖代肉种鸡引进只能从波兰、法国、新西兰引进,但这些国家随时都有被封关的可能,即使没有禽流感也有这种可能,而且它们的祖代白羽肉种鸡产能非常有限,给引种带来诸多风险和不便。如,唯一无禽流感疫情发生的新西兰,近年来也受到数次涉及检疫检验条款等方面的技术性封关,最近的一次封关刚于2019年初复关。
封关风险已严重影响到国内白羽肉鸡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选择的路径很多,但如果考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长远发展的话,可行的路径并不多。我与安伟捷总部也探讨过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可行的路径之一是在中国投建曾祖代白羽肉鸡场,但目前一些关键条件尚不成熟。
从目前来看,与其他产业国际巨头的核心基地主要设在经济发达体地区一样,国际畜禽育种公司的育种基地也主要设在一些发达经济体地区,它们在欧洲、北美、南美洲等地繁育祖代而销售父母代,在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和其他一些地区主要销售祖代。目前,在中国市场尚无育种公司投建祖代种鸡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市场经济体制、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育与待遇以及创新土壤、人工成本、文化等因素,但畜禽育种与汽车、数码、电子等产业核心技术存在差异,它位于产业金字塔最顶端且对象是商业化的活体动物,它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诸多方面健康有力的支撑,如公共卫生体系、候鸟迁徙与疫情发生风险的全国性监测体系、无特定病原(SPF)鸡健康发展、疾病净化环境、生物安全水平、集约化养殖水平以及育种人才培养、本土化良性发展的环境等等。
就安伟捷而言,目前专门进行肉种鸡育种,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AA、印第安河(Indian River)、罗斯(Ross)三大品牌的1日龄祖代和父母代肉种鸡,年提供祖代肉种鸡达1500万套。目前,安伟捷有两个育种中心,分别设在英国和美国,均有纯系、曾祖代、祖代;育种基地则分布在法国、西班牙、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地,这些育种基地均由安伟捷独资运营,主要是养祖代而销售父母代1日龄鸡苗;在中国及亚洲其他等地的市场主要是销售祖代1日龄鸡苗。
事实上,中国农业农村部等有关机构此前敦促安伟捷在中国市场投建曾祖代白羽肉种鸡场,这样有利于保障中国白羽肉鸡的种源供给。安伟捷总部也一直有这样的计划,且通过各方面考察来推动这一计划。2018年,就曾祖代种鸡场的选址情况,我和安伟捷总部人员一起到北京、河北等地考察过。但是,还有其他诸多重要条件尚不成熟,特别是种鸡育种技术的知识产权保证问题,还有前面提到的疫病净化环境等要素,因为在中国市场曾出现过此类问题,而且最近又出现此类问题。因此,安伟捷总部目前还在进一步考察中,一旦条件完全成熟,会在中国市场投建曾祖代场,但规模不会太大,主要是为了避免封关造成一些客户进不到种鸡的风险。
对于中国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品种,您是如何看待的?
韩枫:当国际家禽育种公司数量越来越少的时候,种禽单体的利润就越来越高,而市场对种鸡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加。因此,已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的育种公司的竞争力会不断保持并持续加强,而新进入的育种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赢取一定市场份额。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我个人非常支持国家加大力度解决包括白羽肉鸡在内的畜禽“种业”中国芯的问题。最近,国产白羽肉鸡育种引起行业关注。对此,我个人认为,育种工作投入大、时间长、技术含量高。从安伟捷来讲,每年会将年营业收入的10%投入到遗传选育领域,大约5000万到6000万美元的资金,约合3.5亿元到4亿元。如果投入少、时间短,育成品种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育成,品种质量也很难保障,很难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市场竞争;如果自用,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问题。比如,料肉比高0.1,市场则难以接受甚至会被淘汰。
在我看来,中国白羽肉鸡育种任重道远,需要从育种历史中借鉴宝贵经验并吸取失败教训,需要综合育种投入与产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粮食安全、鸡肉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