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牧场都可以通过犊牛哺乳和断奶提高犊牛的成活率。犊牛成活率提高,则为牧场后备牛的补充提供动力,即使卖掉也能增加牧场的收入。如何提高犊牛成活率是牧场必须关注的问题,在奶业行情不好的情况下,更要在管理、饲养方面提高效率。本期专题我们邀请了一些牧场的牛人探讨犊牛饲养话题,为大家的犊牛饲养提供参考。

◆母牛在干奶期间日粮营养配比不均衡,个别微量元素、矿物质缺乏;
◆母牛在干奶期间日粮搅拌不匀出现挑食现象,导致犊牛出生后个体差异不一;
◆母牛在干奶期间分群不合理,如:头胎与经产未分群,干奶群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大小及肥瘦差异;
◆初乳品质差、饲喂量不足、初乳灌服时间延后;
◆犊牛出生环境温度低,产后护理不当;
◆常乳巴氏消毒不到位,饲喂量不稳定;
◆犊牛不能做到单栏饲养;
◆垫草更换不及时;
◆饲喂器具清洗消毒不彻底;
◆犊牛饲喂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Q 冬季天气寒冷,牧场如何解决新生犊牛的取暖问题?
◆产后及时清理犊牛体外胎液,并转移至保温室;
◆全身涂抹麦特爽并用碘酊消毒脐带;
◆产后2小时内灌服体重10%的初乳量,6小时后二次灌服2L初乳,12小时后再次灌服2L初乳;
◆增加犊牛常乳饲喂量,温度每降低10℃,维持饮奶量需每天提高0.85L;
◆常乳饲喂由2次/天饲喂增加至3次/天;
◆增加犊牛垫料厚度,标准以看不到四个蹄子为准(如下图);

◆初乳换常乳及断奶过渡期间,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黄芪多糖;
◆对于通风的关注度大于保温。
Q 牧场对犊牛的营养饲喂和管理方面有哪些要求?
初乳饲喂管理
初乳饲喂管理总结为“2个三”:把握好三个时间、重视三个卫生。
◆把握好三个时间
第一个时间:分娩后采集初乳时间,奶牛产后2小时内初乳质量最好,收集时间每超过1小时,初乳的质量会随之降低。收集初乳最晚不得超过6小时。
第二个时间:收集初乳到巴杀时间,初乳收集完后立即检测初乳质量,使用折射仪或密度计,合格初乳在20分钟内巴氏消毒,巴氏消毒后在20分钟内放入冰箱保存,冷冻或冷藏或者立即饲喂。
第三个时间:犊牛第一次灌服初乳时间,出生后2小时内灌服体重10%的合格初乳。
◆重视三个卫生
第一个卫生:挤奶卫生,挤奶员手和擦拭乳头的毛巾,挤奶过程遵守无菌操作,收集初乳的奶桶必须无菌。
第二个卫生:接触初乳的各种收集器具和饲喂器具的卫生,必须严格清洗。
第三个卫生:解冻或加热初乳过程的卫生,员工手不能让小牛吮吸。
常乳饲喂管理
我们将犊牛的饲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哺乳期犊牛。该阶段犊牛前期主要由液态饲料(乳和代乳粉水溶物)提供营养,直到哺乳中后期才由开食料和液态饲料共同提供营养,该阶段犊牛瘤胃微生物区系还没有建立,犊牛没有反刍功能。
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该阶段犊牛可以通过采食固体饲料,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瘤胃已有一定的发酵功能,但瘤胃微生物区系还没有发育成熟,瘤胃对纤维素的消化程度有限。
第三个阶段为反刍阶段。犊牛瘤胃功能已经基本具备,犊牛能通过瘤-网胃微生物发酵作用获得较多的养分,犊牛已经具备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

初乳喂完12小时后饲喂常乳,夏季温度35℃~38℃,冬季温度39℃~40℃。每头初生犊牛必须用干净消毒的奶嘴瓶饲喂,因为敞口瓶饲喂容易引起犊牛消化机能紊乱,鼓气牛只少喂,使用漂浮奶嘴引导不会喝奶犊牛喝奶(人手训练喂奶不卫生,容易传播病原),不要喂太快太急避免吸入性肺炎。一牛一桶,避免交叉感染。
按照日龄适当增加和减少饲喂量。常乳使用巴氏消毒机消毒,程序为80℃瞬间消毒或75℃消毒15分钟;为减轻过渡期(初乳转换为常乳、断奶过渡)的应激,过渡期间要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
◆常乳饲喂量

无论常乳还是初乳都必须遵守四定原则:定时、定量、定温、定饲养员。冬季根据气温变化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会适当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