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饲草产品中霉菌毒素污染越来越普遍。FAO数据显示,全球25%的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约2%的农作物因霉菌毒素污染而失去价值,饲料原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霉菌毒素检出率达70%-100%,大部分还有2-3种霉菌毒素,部分达到7~8种。
玉米、青贮饲料发霉比例相对较高,而青贮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最高。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AFT)、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和伏马毒素(FUM)是饲草产品及原料中主要霉菌毒素,多种霉菌毒素在饲草料中共存现象普遍。如图1所示,周建川等在2016年对全国各地1304份饲料及原料样品共进行了3912项次检测,其中3466项次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88.60%。在1304 份样品中,完全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的样品仅32份,占总样品量的2.45%;仅检出1 种霉菌毒素污染的样品199 份,占总样品量的15.26%;检出2 种霉菌毒素污染的样品168 份,占总样品量的12.88%;检出3 种霉菌毒素污染的样品905 份,占总样品量的69.40%。
2017年对全国各地1034份饲料及原料样品共进行了3102项次检测,其中2501项次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80.63%。在1034份样品中,完全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的样品仅16份,占总样品数的1.55%,仅检出1种霉菌毒素污染的样品仅136份,占总样品量的13.15%;检出2种霉菌毒素污染的样品仅281份,占总样品量的27.18%;检出3 种霉菌毒素污染的样品有601份,占总样品量的58.12%。数据表明,多种霉菌毒素在饲草料中共存占很大比例。有研究表明,3种霉菌毒素叠加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叠加后毒性增强,成为饲草产品及食品安全的重大威胁。

饲草产品及原料的霉菌毒素处于动态变化中,不同年份差异很大。2015年中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检测数据显示(图2),青贮玉米与青贮苜蓿中黄曲霉毒素压力较低,苜蓿干草和大麦燕麦草黄曲霉毒素不可低估。青贮玉米的呕吐毒素较高,计算饲料毒素时不可忽略。苜蓿,尤其是国内中南区域的青贮苜蓿,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几率大、污染程度高。

与2015年的检测结果相同,苜蓿青贮仍旧是受到高黄曲霉毒素、高呕吐毒素和高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苜蓿干草中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压力也很大,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牧场对苜蓿干草只做常规营养成分检测,并未关注霉菌毒素含量。


不同区域饲草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分析
饲草产品及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程度一方面会逐年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受产地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检测报告就此进行了跟踪。215年的监测显示,不同产地玉米四种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均出现几率大、程度高的特点(图5)。黄曲霉毒素污染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呕吐毒素污染在各个区域都较严重,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减轻,烟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



霉菌毒素预防及防控措施
饲草料霉菌毒素的污染日益加重,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饲草产品及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存在很大差异。为减轻霉菌毒素对饲草料的污染、保证畜禽的健康生产,对霉菌毒素的预防和防控极为重要。科学地认识霉菌毒素,合理地选择饲料原料和加强原料品控是防控霉菌毒素风险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合理地选择霉菌毒素脱毒产品,有效地控制霉菌毒素的污染,可以提高饲料品质,改善动物健康。
我们应该从饲草料的生长、收获、加工、运输、贮藏和采购等各个环节来预防和控制,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对于干草产品等饲料原料一般使用防霉剂来预防发霉,包括化学防霉剂和天然防霉剂。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饲草料化学防霉剂品种有甲酸、甲酸钙、甲酸铵、乙酸、双乙酸钠、丙酸、丙酸钙、丙酸钠、丙酸铵、丁酸、乳酸、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山梨酸钾、富马酸,但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报道还不够系统化。天然防霉剂主要以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天然矿物质及其复合物为主。如,陈皮、藿香、艾叶、杜仲、大蒜素、丁香、黄柏、苦参等的抗霉菌活性较强,生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黄曲霉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天然矿物质防霉剂是氧化钙和沸石粉,主要利用前者具有碱性抑菌特性,而后者具有霉菌吸附作用。
对已经存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草产品及原料原料,应采取合适的措施对霉菌毒素污染进行控制。目前,主要的霉菌毒素去除方法有: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吸附剂吸附法以及最新的生物降解法。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效果不稳定、营养成分损失较大以及难以规模化生产等缺点,难以广泛应用。吸附剂吸附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当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种类繁多,常用毒素吸附剂主要成分为蒙脱石、硅铝酸盐、酵母细胞壁等。无机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对吸附黄曲霉毒素有一定效果,但对营养物质有吸附,对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吸附效果差。
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生的酶对霉菌毒素进行生物降解克服了以上缺点,生物降解法具有专一性强、转化效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未来利用生物酶制剂的方法来降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将是霉菌毒素去除方法的发展方向。
(团队成员范文强、张欣昕、刘广华、孙林为本文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