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小棚标粗模式是否代表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未来发展的方向

发布时间:2018-04-26 09:05    作者:.    来源:    查看:
    2015-2017年短短三年时间,在环渤海区域南美白对虾养殖高地,小棚标粗模式作为传统土塘养殖模式的变革方向,快速经历了萌芽——成型——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小棚标粗模式萌芽、成型阶段早标苗早投喂早出虾这种快大模式的获得的巨大成功,收获了众多忠实的粉丝支持;

    同时在高速扩张之后部分市场小棚标粗模式养成率急剧下滑,也引发不少养殖从业者质疑和诟病:

    1、部分外塘直放一代苗长速可以追赶上小棚标苗外塘,甚至有可能超越;

    2、小棚在一些区域和外塘直放相比,养殖成功率没有明显优势。

    那么小棚标粗模式到底有没有优势,是否真正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2015-2017年全国养虾形式整体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广东珠三角的冬棚,江苏如东小棚的春茬虾,山东工厂化养殖的早批虾,这几种模式连续几年保持较高的成功率,是全国对虾养殖的制高点,而这几种养殖模式有一个明显的共性:

    养殖硬件升级环境可控性增强,反季节养殖(低温),错开发病高峰期(高温),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反观天津小棚标粗模式,小棚硬件升级(密封保温、加水抽污换水、纳米增氧、出苗池出苗)基本上达到小棚内环境可控,提前传统养殖节奏标苗(4-5月),转入外塘后8月份出虾(低温反季节养殖,错开发病高峰期7-8月),连续几年在天津土塘精养表现出色,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养殖实践中都远优于传统的直放模式,是北方土塘养殖未来发展的方向。

    然而不足在于同前几种模式相比小棚标粗模式起步较晚,产业链配套明显不成熟(苗种质量明显参差不齐,技术模式探索还在起步,标苗饲料专业化程度不足等),对养殖成功的系统性支撑明显不够,所以出现了部分区域土塘精养养殖成功率低下,小棚模式与大塘及汪子养殖结合效果不佳的现状。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