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牧区养殖的环境污染及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18-03-30 14:28    作者:.    来源:    查看: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动物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要想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牧区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应科学合理地核定牧区的载畜量,实现环境与畜牧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对牧区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随着我州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大量畜禽粪便未经处理而任意丢弃,给牧区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加强对牧区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防治已成为现阶段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

   (1)从业者环保意识差。目前牧区大部分农牧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特别是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缺乏科学的管控措施,普遍存在重养殖轻治理的思想。

   (2)相关环保政策落实不到位。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只注重扩大规模,将有限的资金投放于规模生产中,对相关的环保配套设备基本上不做投入,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环保政策,不能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泄物不加以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给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3)环境治理经费不足。经费不足是困扰环境治理的最大的问题。治理经费投入少导致很多措施不能实施。养殖业环境治理是一项难度大投资大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受资金限制,众多的养殖业主有心无力,对环境污染问题只能做应对处理,治标不治本。

    2  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1)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要对《环境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让广大养殖户和牧民认识到养殖污染的危害,使其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到预防与治理工作中来。

   (2)严格规范选址。建场时应按照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划,因地制宜将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加大对牛羊粪便及污染物的处理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建造处理设施。大型养殖场申请建场,应履行严格的环境审批手续,特别是新建和改建的养殖场应当与区域畜牧业发展规划相符合。同时建设时应满足防疫条件,并开展必要的环评影响评估。健全配套的环保措施,并对其进行长期的监控与监管,杜绝因养殖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3)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实现养殖与环境保护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是有效解决草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动物粪便污染物处理能力及农牧规划布局科学规定等方面的重要举措。通过生态养殖的发展可实现生态平衡,使畜禽粪便得到就近消纳,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大力推广“畜禽-沼-草”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养殖与草原牧草种植的有机结合,达到种养的双赢。大力建造畜禽粪便发酵池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发酵处理可以有效消灭病原,减少化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生态养殖使种养达到有机结合,既提高治理养殖污染的效果,也可促进养殖资源的综合利用。

   (4)推广应用新技术,科学合理地处理动物粪便。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是对动物粪便缺少必要的合理利用而不加处理排放到周围环境引发所致,因此在治理养殖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应找到源头问题,正确处理和利用动物粪便,变废为宝。因此在粪便处理措施过程中应大力开发和研究新技术,开发利用新资源。首先,大力提高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的利用率,做到动物粪便还田还草,此不仅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解决草原土地肥力不足的问题。再次,减少粪便中的有害微生物,避免粪便携带有害成分对种植业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与危害。在对动物粪便处理的过程中应以绿色生态利用为主要导向,并建立良好的良性动物粪便资源利用机制,通过发展市场运作模式,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手段,并利用好政策和政府支持等有限资源做好做大动物粪便资源的科学利用,做到变废为宝。

   (5)加大环保力度。明确地方政府职责及各主管部门的相关责任,强化养殖者主体责任并监督落实到位,探索建立强制性畜禽废弃物资源利用体系,加强粪便的排放监督管理。积极引进市场化运作体制,完善激励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畜禽粪便处理工作中来,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积极落实支持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政策,推进干清粪和沼气池等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建设的监管源头管理,对新建、改扩建的养殖场的粪便污染治理加工设施建设,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产生,促进养殖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阿克祥 青海省果洛州动物卫生监督所)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