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由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猪支原体肺炎防控实战论坛”在福建武夷山召开,150余名专家学者及大型养殖场负责人与会,共同探讨猪肺炎支原体防控话题,希望能为猪呼吸道带来如武夷山天气般的一片清朗。



在猪气喘病病原学3种具有致病性的支原体病原中,最重要的就是猪肺炎支原体。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亚洲支原体组织首届秘书长邵国青介绍,猪肺炎支原体阳性场近乎100%,主要存在于上、中、下呼吸道。其潜伏期长(目前监测到的是可潜伏254天),非常难以净化。即使是在国际上,实现阴性净化的国家和猪场也非常少。
邵国青说,近年来支原体肺炎越来越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细菌病。它对猪场蓝耳和圆环病毒的存在,起到了关键的推波助澜作用。目前所知的致病机理主要是: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破坏猪呼吸道物理性屏障,引起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其破坏呼吸道纤毛,使得黏膜免疫功能急剧下降,加剧了蓝耳等疾病的致病。一般猪群会在保育后期出现气喘症状,但是实际上在产房就已经发病。
养殖户通常使用抗生素对气喘病进行控制。抗生素广谱、高效、便宜并且使用便利,但病情容易反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邵国青认为,比起抗生素,疫苗才是防控猪支原体肺炎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实际上,自上世纪50年代起,国内外对于相关疫苗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
168株活疫苗历经3代研发人员,免疫应用1亿头份
邵国青介绍,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气喘病的研究,于1974年分离得到毒株,在90年代率先制成了活疫苗。
汇集12个省市400多份病料,我国分离出毒力罕见的168强毒株,拥有超强的免疫原性。其在传代致弱制成疫苗的过程中经历了15年,后期又进一步对佐剂、保护剂和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经历3代研发人员的努力,制成了现在高效的168株活疫苗。于201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68株疫苗采用肺内定向免疫,可快速激活黏膜免疫系统,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只需一针保护到出栏,非常安全、快捷;母猪使用可在支气管纤毛上定植,形成优势占位,长期免疫可减少免疫场野毒存在几率,解决母猪免疫的困惑。截至2017年,168株猪肺炎支原体肺炎活疫苗已应用近亿头份。
虽然168株表现优秀,但邵国青认为其距离完美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当前并不存在可以达到像猪瘟、伪狂犬疫苗那样100%保护的支原体疫苗。
邵国青从科研人员的角度谈到了其中的困难。猪肺炎支原体的进化地位独特,在分类上差别很大。即使目前有4个肺炎支原体完成了全基因序列分析,但其整个生理机制、免疫反应过程以及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被完全揭示。这是当前肺炎支原体疫苗研发的阻碍。“猪肺炎支原体在感染早期产生的抗体并没有保护力,其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延迟,寻找具有保护力的抗原是疫苗研究需要攻克的领域。”邵国青说,“所以气喘病的高效免疫是非常难的。如果最好的灭活苗保护率是在60%左右,那么差的保护率则仅有35%。168株活疫苗的保护率会在80%。目前来说气喘病疫苗能达到80%是非常高的。”
“三十年三代人走完半程,但距离真正做到免疫效力在临床上达到满意,还仅走完半程。”邵国青感叹道。
当然,除了依靠疫苗,健康管理和生物安全对于疾病防控来说永远是重要的。邵国青强调了猪场平时的生物安全和环境控制。“气喘病是一个看上去感染性很高的病,但它的传播性其实比较弱,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易感。因此环境控制对整个猪群该病的防控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具体可通过对关键点进行控制,实施健康管理,加之长期使用高效的疫苗,坚持免疫,完全可以将气喘病控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