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猪主要是商业化运作。对于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来说,首先会考虑用更低的投入达到更高的回报。也就是说,养猪要获得利润。但是,要获取利润一定需要两大支撑:一是猪群健康;二是生产效率高。此二者对于养殖场来说同等重要,因为猪群健康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

一是猪的生产性能,如,在多少日龄达到猪场的参数。二是从外观上判断,比如猪的皮肤、毛色等。三是从一些临床表现来判断,比如,视诊观察呼吸、脉搏,检牙齿、猪眼等状况,这些指标可以量化。
另外,评估生猪健康还需要借助一些检测手段。如,采集血液进行血清测试,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的风险。有时,还需要对接种疫苗后的猪群做抗体滴度检测。生猪健康评估还可以扩展到它的肉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如,屠宰过程中检查它的肝脏、肠道等。
生猪健康问题涉及许多方面,从目前来看,由营养不足引起的健康问题所占比例不高,占比最高的是猪场设计,包括猪场硬件设施及通风、保温等系统。大致来看,引起生猪健康问题的诸多因素中,猪场设计大约占40%,饲养管理约占30%,营养占比在10%~20%,其他环境卫生等条件会占10%~20%。事实上,对于现代养殖业的生猪健康而言,任何一个影响因素不可忽视。相对饲养管理而言,营养主要是起配套作用,通过提高生猪免疫力将生猪健康水平尽可能地做到100%。
记者:目前,一条龙企业所养的生猪数量占中国生猪总量的比例较低,而不同的饲料厂家的饲料配方及工艺参数有一定差别。您认为,如何解决动物营养添加剂企业、饲料生产企业与生猪养殖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断链问题?
添加剂企业、饲料企业的最后关注点都是养殖场。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把上游、中游、下游有机联系在一起。现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发展不能依然停留在卖产品的层面,而是要着眼于产业链整个信息的互动,这点非常重要。
断链问题中原料需要重点关注。比如说,饲料厂每年用的原料会发生变化——去年用高粱、前年用小麦。当每年使用原料变化的时候,我们上游添加剂企业希望饲料企业能及时反馈它们目前使用饲料原料的变化及饲料配方组成的情况,我们根据此变化情况调整我们的产品设计。这样,才能快速及时跟进饲料企业的这种变化。同时,养殖端在使用这种原料变化的饲料后,如果出现问题会反馈到饲料企业;如果饲料企业不能解决此问题,又会将问题反馈到我们上游添加剂公司,然后我们会根据养殖端发生的问题和饲料变化的情况来综合考量,进一步调整产品设计。这样,实际上就实现了上游、中游、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