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强制免疫正式取消
诞生于一个紧迫的防控形势,不能不说猪瘟和蓝耳的强制免疫政策的实施为控制当时疫病形势、和我国如今猪瘟和蓝耳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时过境迁,经过了十年招标历史,它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一面因质量有限受用户嫌弃诟病,一面因利润微薄让企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后期的几年里,取消招标的呼声逐渐高涨,相关的传言也越来越真实。
终于,2016年7月21日,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发布公告,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暂不实施强制免疫政策,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自主采购、财政直补。2017年3月15日,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正式取消了对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强制性免疫措施,仅要求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各地应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执行。这意味着,动物疫苗招标制度出现重大调整,生猪疫苗方面只剩下口蹄疫疫苗还未放开。政策一出,受到了各方欢迎。
在此前,19家猪蓝耳病疫苗生产企业产值约为11.2亿,猪瘟系列疫苗等产品约为7-8亿元。因此有机构预测认为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退出强制免疫,将放开至少20亿的市场,但实际上还远不止如此。因为在放开后的市场竞争下,曾经廉价、低质的疫苗将逐渐被淘汰,厂家进行品质竞争的同时,疫苗价格也在逐级攀升。新推出的猪瘟疫苗定价在2元/头份左右,而蓝耳苗则在12元/头份以上。提高单价的同时自然也做大了动物疫苗市场的蛋糕,因此保守估计这两种疫苗放开的市场至少将达到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