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刘建康院士:一生百年,与鱼话衷情

发布时间:2017-11-09 11:15    作者:.    来源:    查看:
    11月6日22时,我国淡水生态学奠基人、鱼类实验生物学主要开创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建康,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

刘建康院士生前做学术报告

    刘建康院士出身于书香门第,烽火岁月中艰苦求学,留洋学成后毅然回国;他在世界上首次揭示黄鳝的性别转变规律;他主持开展了最系统、最完整的长江鱼类生态调查工作;他领导开展武汉东湖生态学研究历时40余年,确立了我国湖泊研究在世界湖沼学界的重要地位。

    一生只爱鱼,人人皆受惠。刘建康院士跟水打了一辈子交道,和鱼做了一辈子朋友。

    第一条鱼,是鳝鱼。1944年,27岁的刘建康在论文中揭示了“鳝鱼卵刚孵出时全是雌性,长大后逐渐变成雄性”这一奇特现象,被国际生物学界评论为“打开了一个新颖研究领域之门”。

    第二条鱼,是武昌鱼。1954年至1957年,刘建康在梁子湖调查期间,得知湖中有团头鳊,而此前并无文献记载。这种鱼后被确认为新种,定名为“团头鲂”,即赫赫有名的武昌鱼。

    第三条鱼,是“长江鱼”。在梁子湖进行鱼类生态调查后,刘建康将调查范围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在长江上、中、下游设立调查站,经过20余年研究,《长江鱼类》一书于1976年问世,共40余万字,记录了200多种鱼类生长习性。这是我国第一部淡水鱼类生态学专著,为日后论证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对鱼类生态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为:刘建康院士生前在办公室
    第四条鱼,是“东湖鱼”。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人民吃鱼难的问题,他把研究方向从鱼类实验生物学转向鱼类养殖学和生态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湖北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家每月却只能凭票购买几斤。为解决百姓吃鱼难,1972年,刘建康主持开展东湖渔业增产和稳产高产试验,使东湖鱼产量连续7年递增。东湖的实践经验后在全国得到推广,为我国淡水渔业产量的稳步提高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之后,刘建康又关注起了第五条鱼——“生态鱼”。在东湖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忧心东湖水污染问题。他提出了饲养鳙鱼鲢鱼治理东湖的生物操纵方案,东湖水质得到部分改善,该研究成果还在滇池、巢湖水污染治理中应用。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