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笼养肉鸡日常精细化饲养管理之温度调控

发布时间:2017-10-25 10:50    作者:.    来源:    查看:
    大家都知道温度是育雏成活率的第一要素,育雏你必须考虑四种温度。

    ①空气温度(32℃~35℃)这个空气温度指的就是鸡舍探头的温度。

    ②笼体温度(28℃~30℃),笼体温度是指第一层笼子和笼底塑料网的温度。如果达不到这个温度,雏鸡就会扎堆,雏鸡的脐孔,就会受凉,肠道的通透性就会关闭,母源抗体不能进入机体。卵黄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如果不能被机体吸收就会让沙门氏菌利用造成脐带炎,然后感染造成包心包肝。如果达到了这个温度,雏鸡进笼后就会很快散开既活泼又可爱。

    ③饮水温度(28℃~30℃)水温高于笼体温度或低于笼体温度都会导致雏鸡洗澡。

    ④体感温度,雏鸡的产热小于散热,所以必须是零风速,不能有贼风,即使换气也不能让风落到笼顶。

    育雏期间的温度一定要目标化调控,不能程序化调控,有的人根据书本或仪器编程或那个大师的话,每天降0.3℃~0.5℃,天天降,最后把健康的鸡群养成了病鸡,这就是你错误的理解了这个程序,而不是看鸡施温,如果你想让鸡群有一个舒适度,那就必须目标化养鸡。

    目标化养鸡就是看鸡施温制定目标,当鸡全在第一层笼里的时候,目标是3~5只鸡张嘴,多于5只要降温,少于3只要增温,当鸡分到第二层笼的时候,第一层笼的目标是1~3只鸡张嘴,多于3只要降温,少于1只要增温,当鸡分到第三层笼的时候,第一层笼的目标是1~2只鸡张嘴,增温、降温都要0.2递增或递减,间隔都是30分钟,直到达到目标为止。

    说到温度就不能不说说温差,温差其中有昼夜温差、热源温差、笼层温差等等。

    昼夜温差:这是养殖过程中最累人的一个环节。主要是白天温度逐渐升高,晚上温度逐渐降低,这个过程就要不断的调整供暖设备和通风设备,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鸡舍里的温差。一天最明显的四个阶段是7-11点是升温阶段,13-15点是高温阶段,17-23点是降温阶段,1-4点是低温阶段,这个时间就要适当的提高鸡舍的温度(人冷了盖被子,鸡没有被子就要升温)。不过天气气候有地区差异,要自己灵活掌握。

    热源温差:主要是指鸡舍靠近锅炉的这边的温度和风机的那边的温度有温差,如果你的鸡舍设备是送风带的,就把靠近锅炉这边送风带的出风口用绳扎住,让暖风尽量往风机那边输送来降低温差。

    笼层温差:笼层之间都有温差,第一层和第二层温差在0.8℃左右,和第三层温差在2℃左右,(全自动除粪的笼子高,第一层和第三层的温差将达到3摄氏度左右)分笼的时候就要考虑温差,临床上15%的呼吸道症状与分笼有一定关系。第一次分笼是9-10天,第二次分笼是18-19天,如果分的晚会导致密度过大,影响肉鸡的生长速度,并且疾病多发,如大肠杆菌,气囊炎等。

    分笼的时间最好在高温阶段,并且最好是鸡吃完料一个小时以后,关掉一部分光照,这样会大大降低分笼时对鸡群造成的应激。第一层分第二层的时候很简单,不用说大家都会,鸡舍提高1℃-1.5℃,第二次分笼,分第三层的时候,鸡舍提高1.5℃-2℃,然后先把第三层需要的只数直接从第二层抓够,然后再从第一层把第二层的只数补齐,这样就会降低温差应激,有效的防止呼吸道症状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