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要善于在平静之中发现变化的先机。这两年,江苏市场竞争整合慢慢开始,市场平衡逐渐松动,竞争开始转变。主要发生四个方面:
其一,江苏市场原来的颗粒料档次定位较高,利润也相对可以。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态势的改变,颗粒饲料利润逐渐降低,而且江苏市场也像华南市场一样进入拼价格、拼促销的竞争格局,因此饲料企业希望扭转这种的竞争态势,所以这两年华东也开始兴起膨化料推广热潮,2016年就增加了40-50条膨化料线。
其二,江苏市场以前由于养殖水产面大,塘租便宜,养殖技术、亩产量都较低,随着江苏不断禁养、圈养以及养殖利润越来越微薄,养殖户思维开始转变,希望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产量,养殖端需求开始变化;
其三,以通威、海大、天邦、淮大江为首的企业开始承包鱼塘,天邦承包水面最早,在盐城等地与多家养殖合作过主要为了完善产业链,通威已经承包10多万亩主要打造渔光一体,未来还会拿更多,不过,今年通威将鱼塘转租出去,意图扩大市场销量;海大则是今年开始规划30-50万亩,而像淮大江这些企业直接承包鱼塘参与养殖,达到2-3万水面。
其四,海大、澳华、大北农、粤海等企业在这两年加快江苏市场的布局,均在江苏投建新生产基地,用意十分明显。而且天邦提出五年内冲刺水产饲料100万吨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这些企业未来将会投入大量资源到江苏市场。
特别是海大在华南、华中取得市场优势后,特别是在特种水产料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后,资源开始向江苏倾斜,据了解,今年海大内部提出“聚焦江苏、山东”两大市场的策略,江苏是水产饲料,山东是畜禽料为主,因此今年海大在江苏开始增加团队,从华南、华中海大开发市场的策略明显可以看出类似的轨迹:增加团队、投入资源、价格战等等。
今年在江苏市场,不少地区已经掀起价格战的火花,未来几年,江苏将不可避免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白热化竞争背后是每个企业综合实力的比拼:规模、资本、采购、技术、团队等各个要素,要保证在向市场投放资源的同时还必须使产品具有竞争力,在打价格战的同时要保证养户拿到好的产品,同时保证公司要不亏损或有一定的利润,这对每个公司都是严峻的考验。
不过,对于很多企业依然有转机,关键在于企业掌舵人,关键是战略得当和战术精准。纵观华东市场,各大集团占比不高,集中度低,处于养殖转型升级以及竞争整合阶段。面对惨烈的价格战有可能赢了今天却输了明天;但不打价格战连今天都无法生存,值得每个企业深思。
因此,经过这一两年行业的喘息,大多企业都在调整布局,而江苏“山雨欲来风满楼”,江苏水产料市场的“暴风雨”已然来临。华东将是未来中国水产最有发展潜力,也是竞争最精彩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