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安全比免疫更重要
关于防控,田国彬认为,要实行健康养禽,增强禽体的体制和天然免疫力,建立全面落实生物安全要求的健康饲养为基础,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疫”的观念。
“禽病的综合防控的重点应逐渐以免疫为主向生物安全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的转变”,建立科学、合理、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具体如下:
1、提倡标准化养殖,实行封闭式管理。避免散养、混养及开放式饲养,实行全进全出。推进优质肉鸡饲养模式的转型升级,减少发病机会。
2、建设完好的生物安全设施,加强饲养管理。要防止病原的传入,避免病毒通过运输鸡雏、商品肉鸡、淘汰鸡或鸡粪的车辆以及人员流动带入鸡场。此外,要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好的空气质量、温湿条件,减少应激等等。
3、做好检疫工作。引进任何日龄和用途的鸡时,应进行该病状况的调查,避免引进发病或携带病毒的鸡,必要时进行病原或血清学检测。
4、切实做好消毒工作,及时消灭病原。一切进入生产区的车辆、人员及物品均须经严格消毒。禽流感病毒对消毒药敏感,有效消毒药均可使禽流感病毒杀灭,但必须先彻底清洗。
5、活禽市场实行1110制度,是防控禽流感的有效措施。
6、活禽市场还可考虑旱禽和水禽分区域销售。
7、病死鸡随时无害化处理,发生疫情及时上报。
疫苗免疫上,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是今年秋季政府唯一推荐使用的疫苗,而且要求对全国家禽(包括水禽)实施免疫。
目前已有8家疫苗企业生产(鸡胚源),还有2家待生产(细胞源)。田国彬表示,H7-Re1株灭活疫苗对2017年H7N9分离株均有非常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建议免疫2次以上最好。他提倡禽流感灭活疫苗和活疫苗配合使用来防控禽流感,其中的活苗是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6已经上市,rLH5-8待上市),至于活苗、灭活苗的免疫先后顺序,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