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和防控

发布时间:2017-09-26 11:30    作者:.    来源:    查看:
    7月底,内蒙古发生一起家禽(蛋鸡)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3.5万只,死亡1.5万只。8月中旬,农业部再次通报贵州发生一起家禽(鹌鹑)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13103只,死亡9752只。对鸡而言,H5亚型禽流感病毒都是高致病性的,在集中注意力防控H7N9的同时,也千万不能忽略了H5型禽流感的危害。

    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现状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廖明介绍,从基因分型上看,目前流行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主要为Clade 2.3.4.4和Clade 2.3.2.1分支的毒株。其中,Clade 2.3.4.4分支毒株流行范围广,是优势毒株。与其相对应的疫苗包括Re-8株和rD8株等。与Clade 2.3.2.1分支上的毒株对应的疫苗主要为Re-6株、Re-10株和D7株。其中Re-10株和D7株对该分支病毒变异株的保护效力较好。

    据部分兽医服务机构的统计数据,当前Clade 2.3.2.1分支病毒变异株和Clade 2.3.4.4分支病毒的分离率分别约为20%和80%。对于今冬明春的禽流感疫情形势,廖明表示,由于有H5和H7变异毒株的存在,预计H5和H7的散发疫情还会出现,甚至有些地方可能会发生地方性流行,但由于我们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疫苗,因此暴发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很小。

    只用H5+H7二联苗存在一定防控漏洞

    随着各地秋防工作的展开,全国家禽全面开展H7N9免疫,统一采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下简称“H5+H7二联苗”)代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二价或三价灭活疫苗。瑞普生物副总裁兼华南生物总经理梁昭平表示,当前使用H5+H7二联苗,缺乏对Clade 2.3.2.1和Clade 2.3.4.4变异毒株的有效保护,存在一定防控漏洞。

    总体而言,现有疫苗对于目前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保护力还是比较好。但根据监测,部分Clade 2.3.4.4分支上的流行毒株与Re-8疫苗株相比,在抗原性上出现了较大差异。廖明表示,尽管目前变异株的尚未扩散到全国,但H5亚型禽流感无小事,仍需密切监测、加强防控。

    对于今冬明春的H5亚型禽流感防控,部分养殖企业也表示担忧。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经理刘大伟表示,Re-10株对应Clade 2.3.2.1分支的变异株的防控也是不能忽略的,但目前还没有二联三价疫苗(Re-8株+Re-10株+H7 Re-1株)可以使用,今年如果只免疫Re-8+H7 Re-1株还是很担心。

    怎样合理补免H5亚型禽流感疫苗?

    多价疫苗为首选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表示,目前北方流行的H5亚型禽流感已从之前的Re-6疫苗对应毒株转变为Re-10疫苗对应的毒株,北方地区对于H5的防控一定要加Re-10疫苗。南方Re-8疫苗对应的毒株也在发生变异,原来的Re-8疫苗防控效果有所下降,所以南方地区在免疫H5+H7政府苗外,最好还要免疫其他毒株的疫苗,例如(D7株+rD8株),其中的rD8毒株对变异Re-8毒株有比较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秋防季节,建议增加对H5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廖明表示,对于H5的防控,增加抗原的丰富度对于防控变异株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采用Re-6+Re-8,或者D7株+rD8株的疫苗免疫,对H5的保护会比较确实一些。

     免疫方法——多扎几针 

    梁昭平介绍,对于种、蛋禽,建议开产前免疫两次H5+H7二联苗和两次禽盾疫苗(即禽流感病毒H5亚型灭活疫苗(D7株+rD8株));肉鸡(中速和慢速)建议用H5+H7二联苗和禽盾疫苗各免疫一次;因水禽感染H7流感病毒发病的情况很少见,在流行病学调查的科学指导下,现阶段建议白羽肉鸭使用禽盾疫苗于7-10日龄进行一次免疫;肉鹅使用禽盾疫苗分别于7-10日龄和25-30日龄进行两次免疫。

    如何用好现有疫苗?

   “在临床使用中,H5抗体效价肉禽需达到4-6log2,种禽8-10log2。”梁昭平介绍,抗体效价高还同时要求均匀度好,抗体维持时间应与禽群种类生产周期相适应,才能对H5亚型禽流感实现较好的保护。

    如果免疫后各项指标不达标,原因可能有三方面:

    1、疫苗本身质量问题;

    2、免疫操作的问题(管理问题);

    3、禽群本身健康问题,如带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等。

    针对上述问题,梁昭平建议:养殖户应选择有研发实力的厂家生产的有口碑的疫苗进行免疫防疫;学习正确免疫操作知识以及禽群相关管理知识;选择有口碑的品牌鸡苗,做好饲养管理,做好免疫监测规划,及时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消长优化免疫程序。当然,不管疫苗怎么做,生物安全是第一位的,阻断接触传播是必要的。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