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印遇龙研究员做了题为《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与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的专题报告。
印遇龙指出,过去50多年全球畜牧业飞速发展,中国生猪养殖量占到世界14亿头规模的50%。养猪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我国生猪产值巨大,产值104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6%。美国哈佛大学最近利用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让养猪除了提供食品,还为未来的器官移植提供了发展方向。
中国年粪污产量已达到38亿吨,仍有40%未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如何针对不同养殖场提供有效的粪污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已成为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印遇龙指出,养殖污染治理思路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氮的排放处理非常重要,处理不好的话可能有致癌的危险。营养调控策略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降低氮排放。合理添加氨基酸,日粮蛋白水平可降低3%,且不影响生长性能,总氮排放(粪+尿)可减少30%,同时少用10%以上大豆。半胱氨酸可提高氮利用率,减少氮排放,改善肉品质。
现在养殖饲料里的重金属也受到了关注,过量添加会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印遇龙团队研究发现矿物元素降低30%不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及肉质;降到60%对生产性能也没影响,只是对肉质有影响。他们还发现,在猪日粮里面加阿拉伯糖酶和胰蛋白酶,随着酶制剂使用时间的延长,粪便中钙磷铜铁锌含量会减少。
小编:只有饲料中的重金属残留问题得到解决,种养结合才能真正解决畜禽养殖的粪便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