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南平采取有效措施帮扶生猪退养户发展绿色产业

发布时间:2017-09-07 14:35    作者:.    来源:中国环境报    查看: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菖上村原先的养猪场如今已改变面貌,有的猪舍已平整,计划搭建农家小屋,猪场周边修起了休闲步行慢道,建起了水云村生态养生农庄。

    今年2月以来,南平市从“拆、转、治、清、管、查”六方面综合发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今年上半年,全市拆除生猪养殖场11630家,削减生猪379.15万头,完成养殖场升级改造800家。仅重点畜禽养殖区延平区就拆除养殖场4362家,存栏生猪由225.9万头削减至12.8万头,涌现出7个“无猪镇”、114个“无猪村”。

    出台九条措施,开展就业培训指导,帮扶退养户转产转业

    如何引导养殖户转岗就业,既能实现零复养,又能让退养户走上绿色致富之路?

    南平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工作伊始,政府就把帮助养殖户的转产转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如延平区委研究出台了《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退养人员转岗就业的九条措施》,区农业局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赴各乡镇对退养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进行有针对性就业指导。同时,加强与省农业厅的沟通对接,争取转型升级项目和资金,帮扶退养户转产转业。

    记者日前走访南平市部分县(市、区) 看到,几个月时间,南平市已有不少生猪养殖退养户实现华丽转身。

    延平区塔前镇赤坑农业生态园,是由塔前镇赤坑6户生猪养殖退养户发起组建的。目前已建设连栋温室大棚200亩,鱼塘100亩,以及其他设施。

    在延平区塔前镇西洋村,退养户康永泰在村子里与朋友办起了服装加工厂。康永泰说,退养后许多村民闲在家里没事干,劳动力十分充足,在镇村干部的积极帮助下,他和朋友合作办起了服装加工厂,产品主要是外贸出口,目前生产经营形势不错。服装加工厂办起来后,村里许多退养户都来报名应聘,经过前期培训,目前有三十几名退养户在厂里上班。

   “农村人只要勤劳,注重生态,发展绿色种植业都能挣钱”

    延平区大横镇更古家庭农场是退养户林财旺在原养猪场的场址上,投入6万多元办起的家庭农场。除了离城区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外,农场还利用6年前种下的40亩梨树、梅果树,及原有的一片20多亩面积的水塘,搞起了垂钓。

    邵武市水北镇杨梅岭村退养户陈水旺在镇领导的引导下,办起了家庭农场,种起了有机蔬菜,养起了土鸡土鸭,开挖了鱼塘,吸引了大批游客。水北镇大漠村的养殖户张荣辉,也利用拆迁补助款因地制宜建起了农家乐。

    有些退养养殖户在市农业局和水北镇领导的指导下,走上了特色种养的道路,并很快成为行家里手。水北镇养殖户林家雄、程明仕等利用补偿款在养猪场原址上种起了食用菌黑木耳;养殖户陈坚学习了百香果的种植技术后,马上投资规模种植,目前百香果已丰收在望。

    浦城县富岭镇圆盘村生猪退养户林方友,为配合生猪面源污染整治行动,主动拆除了养猪场。拆掉养猪场后,林方友一家就专心照顾起家里今年种的56亩烟田,仅烟叶收入就达7万多元。“农村人只要勤劳,注重生态,发展绿色种植业都能挣钱。”林方友说。

    光泽县崇仁乡崇仁村生猪养殖户吴春元,今年初主动拆除位于乡通往高速路口处附近700平方米的养猪场。之后与他人合作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种植红花继木、红叶石楠等名贵景观苗木,目前苗木基地面积达300余亩。

   “这些只是南平市上千家生猪养殖退养户转型的缩影,如今不少生猪养殖退养户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小流域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如延平区原有20条劣Ⅴ类水质小流域已消除19条。”南平市环保局局长林水财说。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