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青蟹,壳薄肉多味美
南沙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该区水产养殖面积约12万亩,南沙青蟹养殖面积约为5万亩,按100斤/亩计算,年总产量约为2500吨,产值约为3.5亿元。
据介绍,南沙青蟹也称锯缘青蟹,主要养殖于珠江口围垦地区,围垦地区盐度适中,饵料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生态优势使这里出产的青蟹品质优良,具有“壳薄、肉多、味美”的特点。原生态、低密度的粗放型养殖模式保证了其优良品质,南沙(围垦)青蟹已取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南沙青蟹将朝着“集约化、品牌化”道路发展,现正着力推广“围垦青蟹”品牌。
品牌核心价值,提高竞争力
会上,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付佳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品牌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名声,还是资产。对于如何打造水产品品牌竞争力?付佳表示,一定要注重品质,高品质才会带来高的附加值,进而带来高盈利,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打造品牌,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服务的质量上,如阳澄湖大闸蟹。

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
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副会长杨维龙认为,中国的河蟹市场迫切需要加快品牌建设,现在的观众既认品牌,更认品质。杨维龙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讲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要措施——政府搭台、商会(协会)推动、企业唱戏;投入资金、搭建平台、招商引资、市场推介。

《条例》9月1日实施
随着新时代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水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重视。会议期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对近期颁布的《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宣讲。该《条例》是新《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全国第一部水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性法规,将于2017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条例》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规定由渔业部门负责生产前端的监督,食药监局负责经营后端的监督;提出建立可追溯体系,填补执法和投入品方面的空白,构建社会共同治理的理念。
《条例》内容全面,亮点迭出,将为公众编织一张更紧密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全方位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