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方面:中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带动地方政府、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今年初步确定2项政策:一是启动20亿的资金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主要支持两部分建设内容,包括畜禽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改造升级和支持第三方企业的第三方处理形式。二是启动10亿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资金,农业部种植业司在河南已经启动了试点工作,初步确定选择100个县,连续支持2-3年,主要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另外,农业部也整合相关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已有的肉牛、肉羊、奶牛规模养殖资金,沼气工程资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资金等。
顶层设计方面:建立强制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制度体系,主要考虑几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地方政府实际管理责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加大督导检查和绩效考核力度,落实粪污资源化利用任务。二是落实规模养殖场的总体责任,虽然养殖场生产基础薄弱,经济实力有限,但是只要做养殖工作,今后就必须做到环保达标。三是环保部通过环评及相关制度,在规模养殖场进入时就把畜禽粪污污染的问题解决掉,不会再形成新的问题。
技术模式推广方面:①很多地区可能对自己区域特点掌握的不是很清楚,需要专家帮助县级农业部门、环保部门指导,根据实际确定粪污治理模式。②核心的技术非常有限,比如堆肥技术、沼气工程技术、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与专家合作,针对每个技术可以给出说明书,让养殖场有参考的选择。③从技术推广和集成的角度,希望大家在调研或者科研过程中,将有亮点的成果以及数据进行分享。
具体工作:①地方环评:与环保部共同起草规模养殖场环评导则,对规模养殖场环评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②畜禽养殖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方法:是以氮还是磷来测算土地承载力,可根据不同地方情况而定。③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检测标准的出台:今年重点启动堆肥方面的标准,争取近1-2年把标准体系建立起来。

下一步具体工作计划包括:①重点支持农业部畜牧业司做好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全国畜牧总站是畜牧业司的技术支撑。②集成技术创新,围绕干粪、湿尿等,早处理方面要有创新,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牧场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保护原创、保护产权的前提下,合作共赢。③联盟与实验站、示范站等建立紧密合作。④技术培训,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科技创新联盟将举办几场大型培训,将好的科研成果、技术、想法分享给大家。⑤宣传:推广普及好的技术,大力宣传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⑥做好基础工作。包括相关补贴、重金属检测等。


1、政府引导,市场推广。粪污处理利用规划、布局,培育市场,建立政策框架和补贴政策,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等产品和使用的扶持措施。
2、示范推广、科技创新。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的创新研究。
3、应地制宜,多元发展。开展畜禽粪污多级、多次和多梯度综合开发利用,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和运营模式,提高畜禽粪污开发利用效率和替代化肥比例。
4、加强监管,保护环境。建立调查与评价、项目开发与后评估、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还田利用的科学性,严格环境监管与评价。
主要目标:
到2020年,据区域、规模、畜种,核心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突出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三个重点环节,创建以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生产县为重点,兼顾蛋鸡、肉鸡生产县为对象,累计创建200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组装集成先进适用技术,集中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工作。
重点推广采用“畜禽粪污+有机肥/清洁能源”或“畜禽粪污+清洁能源+有机肥料”技术模式。
组织参观培训及“互联网+在线培训”等多渠道、多方式、多平台手段,推广以点带面优化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动物营养与动物饲料科学学科群

下一步工作计划:以联盟为平台,建立“种养结合、农业生产系统养分循环机制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协作组,开展研究、科普。
农业部农业环境学科群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学科群

下一步工作计划:成为联盟的资源平台、研发平台、服务平台、共享平台,资源与利用数据库建设,三沼利用现状调研,模式总结等。
产地环境污染防控学科群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学科群

针对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需求,围绕农业资源利用底数不清、循环链条不完善、技术水平不高、适应性模式不成熟等重大科学问题,聚焦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创新理论方法,研发一批基础性、前沿性以及重大关键、共性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资源循环理论与机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模式研究、资源循环全链条标准及政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