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程开敏:当前对虾养殖问题与应对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19 16:14    作者:李钒    来源:水产前沿    查看:
    对虾行业风向标——第九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今天在湛江隆重开幕!全球对虾产业的科学家、学者、农业部和湛江市政府官员、协会组织、企业代表、高校师生、行业媒体等约300名嘉宾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粤海刘建军(代程开敏博士作报告)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对虾养殖的最大特点是养殖模式呈现多样性,例如如东小棚、北方土池标粗、福建地区的小型高位池、北方工厂化养殖都都在蓬勃兴起。另外,养殖区域也在逐年扩大,已经从传统的南方主产区往北方发展。但是从1990年到2016年,对虾养殖病害问题仍然是老话题,并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水源污染、从业人员盲从心态严重、技术匮乏、一窝蜂式、跟风式养殖、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产、用药随意、思维固化、缺乏知识更新能力、科研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如何应对以上问题成为业内人士急需考虑的内容。首先,在饲料方面刘建军建议推广阶段性营养强化饲料和保护肝肠,免疫增强等功能性饲料,并且根据不同养殖模式推出常规饲料。但是他认为,提高养殖技术仍然是重中之中。

  “首先就是要突破思维的限制,与时俱进,有些传统的思想需要及时改变。比如说养虾必须用抗生素吗?养虾必须大量换水吗?养虾必须培藻吗?以前适用技术现在不一定还适用,养殖技术提升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核心,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水质调控技术、疾病防治技术和饲料投喂技术”。

  “比如在调水方面,我认为菌相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决定因素,虾病发生的几率并不会因为好的藻相而明显降低,相反养殖成功的池塘也不定是我们认为的好藻。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在于池塘菌相的不同。菌相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说藻类是无用的,它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菌藻达到平衡才可以使虾的生长性能表现出来。所以我建议养殖户放苗前先培菌再培藻,养殖过程注重维护菌相稳定,不要教条化理化指标标准,药物不是必需品,关键是要加强管理,细节才能决定成败。”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合作共赢 、创新发展。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发与推广中心、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共同主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对虾分会、湛江水产进出口企业协会协办。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赞助商。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海茂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英创水产有限公司为赞助商。

    链接:何建国:迈向生态的对虾养殖业 | 第九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