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州Auburn大学的Fernando Kubitza博士. Jesse A. Chappell博士. Terrill R. Hanson博士和 Esau Arana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正在进行的池塘内跑道系统(IPRS)半商业化养殖试验。从第一年的实验结果来看,IPRS系统利用养殖池塘面积的3%达到了鲶鱼养殖产量翻倍,经济回报率提升的效果。
随着社会对水产品需求的持续强烈,水产养殖业集约化生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政府机构不断出台新的规定来限制换水量和排污量,淡水池塘养殖在进一步进行集约化生产的同时降低换水率和排污率,需要更高级的池塘管理和生产策略来提高水质并进一步提高高密度投喂池中的产量。
池内跑道循环系统(IPRS)
90年代初的Auburn大学渔业水产和水生科学学院(SFAAS-AU)提出了IPRS的构想并付诸实施。研究者们设计了多个测评版本了解IPRS与传统高曝气鲶鱼池在潜力、优势和限制上的区别并最终确定用金属与高密度聚乙烯组合外加其他设备构成的半商业化IPRS系统。目前他们正在尝试在8到10个月内生产可达上市规格的鲶鱼(均重为700克,最少为450克),并且亩产两倍于传统鲶鱼养殖池的产量(7800公斤/亩)。

在静水池中,均重为41克的杂交鲶鱼苗在IPRS系统中名为“跑道”的装置内高密度养殖。跑道面积不超过全池面积的3%,可以漂浮或者固定在池中。每个跑道中持续不断地进行水循环和曝气以保持养殖单元中氧气充足并不受全池氧气含量的影响。32%粗蛋白的商业浮性鲶鱼颗粒料每日投喂一到两次。池水溶解氧,温度和其他参数定时监测,270天后鲶鱼长成商品规格并出售。



鱼类集中饲养于IPRS中,小于全池面积的3%,投喂和收获所需的劳动量被大大降低了,而且鲶鱼的出塘平均重量几乎全部超过了预期重量(680克),超过95%的鲶鱼重量超过了加工厂要求的最低重量450克。
由于跑道装置面积小,用于遮盖跑道系统的防鸟网成本较低,将鸟类捕食的可能性降低至0。在IPRS中成长的鲶鱼密度较高,容易发生疾病。但是渔民也可以在IPRS中通过采食情况清楚地判断出鱼类发病前兆并快速地控制病程,从IPRS中收集并移除病鱼或者死鱼很方便,减少了感染源。
鱼类也可以定期进行药浴来防止寄生虫、真菌和细菌感染。在进行药浴时,挡住跑道的前后两端以保证通过跑道的水流暂时中断,并在装置中进行曝气来维持充足的氧含量。这样,鱼类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低成本低剂量但高浓度的药物治疗。而在传统池塘中,频繁对鱼体消毒是不可能实现的,成本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