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绥化市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发布时间:2017-03-01 16:18    作者:洪家兴 岳海兴    来源:黑龙江经济报    查看:

        2016年以来,绥化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为动力,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要求部署,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粮食生产“十三连丰”,总产量245.3亿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14元,增长6.6%。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玉米种植面积调减13.7%,水稻、大豆、杂粮杂豆、饲草饲料、蔬菜等作物面积明显增加;畜牧业增加值增长7.8%,占农业比重由上年42.4%提高到43.9%。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认证面积达到1180万亩,占作物面积80%,寒地黑土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4.9万个,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63%;土地确权登记、农村金融创新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脱贫攻坚实现良好开局,完成108个村、12.96万人的脱贫任务,均超出省计划。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绥化市委书记曲敏表示,绥化市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的想法是围绕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趟出新路子,在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上走在全省前列。


  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绥化市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探索“1+1”“1+2”“1+3”模式,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1+1”就是坚持种养结合,实现主辅双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把现代畜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1+2”就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强化头尾衔接,提升绿色食品和粮食深加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1+3”就是依托“互联网+”、“庭院+”、“寒地黑土+”,促进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养老养生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第一产业已经不是传统的概念,一产接二连三,被称为“第六产业”或“全产业链”,就是传统动能向新动能的转换。


  打造寒地黑土区域公用品牌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优化品种是保证“种得好”的问题。提升品质是保证“加得好”的问题。培育品牌是保证“销得好”的问题。该市将通过举全市之力打造寒地黑土区域公用品牌来整合品牌,通过借势发力推动“双品牌”战略来联营品牌,还可以用特许经营、特许加盟等形式来借用品牌。

  建设哈尔滨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城市经济,就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地区经济。绥化是个“无极无核”的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滞后,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明显不够。县域经济,就是以县级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该市肇东、安达等县域发展较好,所以绥化市还是个“多极多核”的地区。乡村经济,就是农村的家庭经济、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等的统称。该市家庭经济、合作经济是主体,但集体经济普遍薄弱,96%的村有债务,资不抵债的“空壳村”占20%以上。抓好这三种经济的根本抓手就是抓产业项目建设,抓实体经济。产业是引擎、项目是载体。要做美做强做大中心城市,建设哈尔滨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做特做优做强重点县城,打造县域发展转型升级先行区;做精做专做好特色乡村,发展乡村经济尤其是壮大村集体经济。这都是供给侧改革和争当排头兵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动力是改革创新,这是一场涉及观念转变、动能转换、发展转型的深刻变革。要坚持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用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盯住国企、央企,与中粮、中储粮、国投、盼盼、供销集团等积极对接,引进“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外资也不能忽略内资,要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内资,培育“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小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